close

環保.jpg  

企業社會責任與低碳競爭力

作者:熊焰
http://blog.sina.com.cn/xiongyanblog


 

核心提示: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整體意識還剛剛起步。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在進行著名的“義利之辯”時,就已經滲透進“社會責任”思想了。 比如在涉及商人的個人私利和社會公益之間的取捨問題上,墨子所提出的“兼愛”思想就主張有財富要和別人去分享,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太平,這可以視為鼓勵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的最早淵源。

 應對氣候變化筆記十六

企業社會責任,即所謂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個在國內越來越流行的概念。 這個概念在西方國家已提出多年,比如英國的上市公司就會每年提交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

通俗上講,CSR就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具有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社會環境,促進社會福利行動的義務。

無論從世界還是中國的角度來看,企業社會責任都已經成為21世紀企業價值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 據統計,全球已有2500多家企業發布了各種類型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包括安全報告、HSE(健康、安全和環境)報告、企業公民報告和可持續發展報告等等。

近年來在眾多跨國公司的CSR報告中,已越來越多地出現“碳排放”的內容。 國內已有十幾個行業的50多家公司陸續發布了年度CSR報告,受此影響,在華跨國公司也發布了各種類型的CSR報告。 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更是在其所有辦事處推出了碳排放量評估,而公司每名全職員工的碳排放量,據測2008年與2007年相比減少了18.4%。

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整體意識還剛剛起步。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諸子百家在進行著名的“義利之辯”時,就已經滲透進“社會責任”思想了。 比如在涉及商人的個人私利和社會公益之間的取捨問題上,墨子所提出的“兼愛”思想就主張有財富要和別人去分享,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太平,這可以視為鼓勵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的最早淵源。

客觀來看,中國的國有企業實際上一直承擔著獨特的社會責任。 改革開放早期,國有企業作為政府機構的一部分,在轉製成為真正企業後開始嘗試獨立核算,但很長一段時間內,多數國有企業卻都缺乏盈利能力,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國企一直在“辦社會”——不僅要負責生產,還要為職工及其家屬提供住房、醫療、教育及其他服務。

自20世紀90年代,政府決定將這些責任從國有企業剝離,例如取消了國企的福利住房制度,對住房市場進行商品化改革等等。 儘管這些改革目前已基本完成,但在一些領域中(如社會保障領域),政府仍未能完全接管國有企業的相應責任負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逐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但政府仍不時會對完成轉軌後的國有企業提出新的社會責任要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大量國有企業和中央企業承擔了抗震救災物資生產和運輸的任務;此外在金融危機發生後,國有企業也被要求,必須帶頭想辦法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 2008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於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利益相關者和環境負責,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的協調統一。

這些情況顯示,是社會主義公有經濟為主體的製度現狀,決定了國有企業在中國經濟轉軌階段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企業必須在經濟利益之外承擔起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應該看到,在國家調控經濟和調配資源的能力之外,影響和規範企業行為的還有一道看不見的底線,那就是中國傳統社會規範的製約。 在中國,儒家的價值體系佔據主導地位兩千多年,它強調統治階層要以身作則從而博取民眾的信賴。 儘管一些經濟學家對此大加抨擊,認為企業唯一要務就是博取利潤最大化而非承擔社會責任(這和歐美國家60、70年代的輿論氛圍頗有幾分相似),但是如果稍微追究一下就會發現,當今中國土壤下的企業社會責任也絕非空穴來風,它有著深厚歷史文化根基。

近些年來,社會上不時有慈善企業家湧現出來,一些新富且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為各種公共設施大量捐贈,慈善企業排行榜在中國大陸已經舉辦數屆。 客觀來看,這種企業慈善雖然並不能替代企業社會責任,但在一個剛剛開始提倡企業社會責任的國家裡,企業最初往往會選擇慈善捐贈作為對社會履行責任的方式,這是一種國際慣例,中國也不例外。 當然也有人把這種現象可以歸結為在中國已經存在多年的儒家傳統價值觀——慷慨解囊和仗義疏財,這樣做歸納總結也有其道理。

應該說,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這些年來正在覺醒,而體現企業社會責任的最重要領域,就是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和低碳化可持續發展。 如果時光倒回發達國家工業革命後崛起的早期,可能沒有企業會聽說過“低碳”的概念;但在今天,人均GDP尚位居世界後位的中國已經與世界同步感受到低碳發展的壓力。 企業運營的大環境正在改變,能源的日益緊張和環境資源的逐步惡化,已經讓很多國家的政策導向和消費觀念都在發生著轉變,中國也是如此。

那麼,處於當前發展階段的中國企業,會被套上一個基於低碳發展的CSR“枷鎖”嗎?

答案是肯定的。 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衡量我們企業的各類價值標準和評價體係也將發生深刻變化。 當面對低碳變革時,可能會有一批今天看起來生氣勃勃的企業明天會突然死亡,因為它所產生的利潤不足以抵消其高排放所需的成本;與此同時,也可能會有一批今天看起來很弱小的企業,在不久的將來會發生爆發性的增長,因為它們能夠適應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在全球低碳背景下,中國的企業要想把握機會,贏得低碳競爭力,與世界企業同台競技,就必須以超前的意識、敏銳的動作迎頭趕上,努力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進而贏得企業聲譽和社會組織的認同,才能為自身發展創造出更好的環境氛圍,直立時代潮頭,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097&cid=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