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墨家兵法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連弩車.jpg 

墨家機關術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345&cid=25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1. 連弩車見於《墨子·備高臨》。 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繫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2. 轉射機見於《墨子·備城門》。 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的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的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的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3. 藉車見於《墨子·備城門》。 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

實際中的機關術顯然不如游戲中那樣神奇且令人驚嘆,但以兩千多年前的生產力,能夠設計並製造出如此復雜的機械,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這些機械的製造者墨子,生於約公元前468,卒於公元前376年,名翟,《墨子》一書中多稱“子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小邾國(先後曾為宋、邾、魯、齊等國的附庸)人。 墨子有一大串挺嚇人的頭銜: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這位集五個“家”,一個創始人於一身的墨子是目夷氏(目夷即墨夷,後省為墨姓)的後裔,孤竹君之後,與宋國國君同宗,但是到了墨子一代,其身份已由貴族降為了平民。 墨子當過製造器具的工匠。 他自稱是“北方之鄙人”(《呂氏春秋·愛類》),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呂氏春秋·博志》)和“賤人”(《諸宮舊事》和今天罵人的“賤人”意思不同)。 從墨子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他還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曾跟周官史角的傳人學習周禮,“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倫”。 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背周道而用夏政”,捨掉了儒學,“法夏宗禹”,創立了自己的墨家學派。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他的選擇也是很有魄力的。

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面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 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 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 他利用槓桿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 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和雲梯等,用於生產和軍事。 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 魯陽文君要攻打鄭國,墨子知道後又前去說之以理,說服魯陽文君停止攻鄭。 他“南游使衛”,宣講“蓄士”以備守禦。 又多次訪問楚國,獻書楚惠王。 但後來他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 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越王邀請墨子作官,並許給他以五百里的封地。 墨子以“聽吾言,用我道”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

關於墨子的事蹟,最著名,也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止楚攻宋”的故事

戰國初年,楚惠王意圖攻宋,墨子求見楚惠王,陳述厲害關係,還當著楚惠王的面和公輸般用皮帶當作城牆,用小木板當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術,來了一場精彩的攻防“論戰”,最終阻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 其間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辯之學到了墨子手中才真正達到完善,成為與古希臘邏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邏輯系統),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他的防禦器械以及讓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戰國初年的楚國是一個國力強盛的大國。 這樣一個大國的軍事計劃竟然被墨家這個學派的力量所改變,可見墨家在當時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和影響力。

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稱為“孔墨顯學”。 孟子曾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據《漢書·藝文志》,墨家之學出於清廟之守(掌守宗廟),即巫祝,有濃厚的宗教傾向。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即治國者應“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提倡無差別之愛;非攻,即否定非正義戰爭(“攻”),肯定正義戰爭(“誅”);尚賢,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應唯賢是用;尚同,即“選天下之賢可者,立為天子”,達成社會的統一;節用,即節約財物;節葬,即反對奢侈的喪葬;非樂,即反對當權貴族的“繁飾禮樂”和頹廢淫蕩的靡靡之音;天志,即把一切自然現像看成是上天愛人的表現;明鬼,墨子以有人“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結論;非命,墨子在先秦思想家中第一個明確反對儒家的“命定論”,認為“執有命是天下之大害”。

公元前376年,墨家創始人墨子卒。 墨家弟子將開派鼻祖的遺體從簡安葬於狐駘山下的蒼松翠柏之中。 他的陪葬品極其簡單,最有價值的是一部《墨子》的手稿。 墨子生前對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自己的學說非常自信,曾經慨然而呼:“天下無人,子墨子之言猶在。”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統稱為《墨子》。 其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等內容,前人稱其為《墨經》。 《墨經》代表著戰國時期中華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高峰。 在力學方面《墨經》中提出了關於機械運動的定義為:“動,域徙也。”意思是說,機械運動的本質是物體位置的移動,這與現代機械運動的定義完全一致。

同時墨家學派掌握槓桿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2個世紀。 在光學方面,在我國浩如煙海的經史著作中,《墨經》是唯一一本對我國古代幾何光學發展進行系統性論述的典籍。 《墨經》中記載了墨子及其學生做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了精闢的見解,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在數學方面,《墨經》提出了一些幾何學的定義,例如中學數學教材中所舉的《墨經》中對圓的定義:“圓,一中同長也。” 這與近代數學中圓的定義“對中心一點等距離的點的軌跡”是完全一致的。

在遊戲《軒轅劍》中,墨家大寨的居民是一個秉承了墨家思想的團體。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墨家是中國最早的民間武裝團體。 墨家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最高的領袖被成為“巨(鉅)子”,鉅子有絕對的權威。 鉅子的職位是由集團中公認的賢者互相傳讓的,而墨子就是墨家的第一任鉅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嫠則是墨家的第二任鉅子。

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 墨者大多來自社會的下層,能夠吃苦耐勞,平時一律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為高尚的事。 他們勤於進行實驗,作戰十分勇敢,平時從事生產勞動,主要職業是教師、工匠等。 墨子及其門人為人們做好事,即使是犧牲了個人性命也在所不惜。 《淮南子》載:“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 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而且他們功成不受賞,施恩不圖報。

墨家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 戰國時,秦國鉅子的兒子犯法,秦王顧念他年老而饒恕了他的兒子,但鉅子卻以墨者的律法將兒子處死了,這足見墨家的紀律非常嚴格。

但是墨家並不是出身於俠的武士團體。 而主要是一個學術團體,他們所從事的是一般遊士的共同事業:完成學業,然後四處遊說,用自己的觀點和辯才去影響諸侯各國,並爭取出仕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建功立業。 如墨子他曾使其弟子耕柱子於楚,遊高石子於衛,遊公孫尚過於越,出曹公子於宋,使勝綽事齊國項子牛。 很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味道。

其實,用現代學生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形容墨家子弟並不為過。 墨子的五個“家”裡面就有一個“教育家”。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設有文、理、軍、工等科的綜合性平民學校,就是墨子約在其三十歲之前創辦的。 這個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史稱“弟子彌豐,充滿天下”。

墨子的思想的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

墨子死後,墨家分為三大派別,分別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鄧陵氏之墨(見《韓非子·顯學》)。 分別以談辯,從事,說書為主要思想,其中談辯即辯論,從事即研究科學,說書即教書和研究各種典籍。 他們各自以為是正宗,不相上下,誰也不服誰,甚至互相傾軋窩裡鬥,致使墨家元氣大傷。 到了戰國後期,墨家三派又匯合成二支:一支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另一支則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

可惜的是此後的時間,也就是從秦統一六國以後到清朝初年的近兩千年裡,墨學進入最低潮的時期。 墨學基本上是處於停滯階段,治墨者屈指可數,能找到的的有:晉時的魯勝,唐時的樂台,宋代的何蕪及元代的陸友等。 這些人名都生疏得很,可謂是“鳳毛麟角”。 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為教、焚百家之書和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機和活力,以適應社會歷史發展的需要的內因。 大抵說來,還是墨家那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難以實行,加上墨家獨特的鉅子組織,已經是一種變相的神秘組織,既不如儒家有治世的理想,也不如道家可深植於心靈,更不如法家能被巧妙的應用在政治上,因此,墨家思想慢慢的沒落了。

但是墨家精神並沒有失傳,而是在中國民間的社會底層流傳著。 漢代以後的俠士是墨家“兼愛”精神的繼承者。 中國歌頌俠義精神的詩歌和俠士小說,其精神源頭莫不與墨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繫。

DOMO之所以一再使用墨家文化背景,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由於墨家主張“明鬼”之說,與中文RPG遊戲當中神人不分的世界觀一致;二是墨家主張“天志”之說,相信天的決斷,同時又反對宿命論,相信自身的努力,在這一點對於當今的青少年上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三是墨家的科技成就很高,在這一點上可以由編劇自由發揮,展現出一段波瀾壯闊的劇情。

作為中文RPG中的人物,輔子轍、輔子洵和水鏡,還有其他一些角色,多少都帶有些“俠”的影子。 但是上面說過,墨家有嚴密的組織,並不適宜於具有自由意志、主張人格平等的遊俠,何況墨家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嚴密的邏輯思辨能力,也絕非“重氣輕命”的武俠所能為之。 這點倒是可以從水鏡的處境上體現出一二。

然而,墨家卻與俠的生長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墨家對武俠現象進行了觀察和研究,提出了完整的“任俠”觀念和理論主張。 《墨子·經上》曰:“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注曰:“謂任俠。”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任俠”觀念,指出任俠出身於“士”階層,武俠是“士”的一部分,這是指俠的社會性質。 墨子還精粹地概括了“任俠”精神的實質和內核——“損己而益所為”,也就是損己利人。 接著,墨子進一步闡述了任俠精神的實踐方式:“任,為身之所惡以成人之所急。”這句話翻譯出來是:幹己身所厭惡的事來解放他人的急難。 也就是要不顧一切地去扶危救困,為人解難,正是俠的行為準則。 墨子對剛出現的武俠現象十分關注,並及時地對俠義精神與俠義行為作了系統的聞述,論證它們是合理的,這無疑給初生的尚在用生命和鮮血去探索行動宗旨的武俠提供了所急需的精神武器。 可見,墨者對於武俠的出現是充滿同情和好感的。

墨家團體還收留了一些跡近武俠的人。 例如被稱為“東方之鉅狡”的索盧參,由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嫠收為及門弟子。 又如好勇的武士屈將子“帶劍危冠”去見墨子的另一名弟子胡非子。 胡非子向屈將子闡述了勇武的真正含義。 屈將子為之心折,“乃解長劍,釋危冠,而請為弟子學”。 這些記載的字裡行間,保存了墨家對受迫害的俠士加以保護的記錄。 而部分俠的棄武就學,也給墨家輸入了新鮮血液。 (想想水鏡給墨家帶來了什麼?)

墨家文化如日中天的日子已經過去了2000多年,如今留下的只是一部殘缺不全的《墨子》和種種神秘的傳說,但墨家的精神永遠不會消亡,因為它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它將永遠流傳。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345&cid=25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200000012881120775158288761.jpg 

墨家秘聞與線索  

作者:別宥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032&cid=25

 

核心提示: 秦統一後,實行暴政,當時墨家已隱於民間,鉅子為黃庭靖,當時門下靈子都以房為號,外放靈子有:子房張良,君房徐福(徐福其實是《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者徐弱的五世孫),正房孫仲遠,英房黃天瓊,內傳靈子分別是:宗房凌琛,玉房梁楓,雲房狄瑩,成房南星寒,異房王飛,外放靈子除張良外徐福、孫仲遠、黃天瓊與內傳靈子王飛都東渡。

 在東渡的墨者中,黃天瓊其實是鉅子黃庭靖的兒子,靈子中此人文武雙全能力最高,當時黃天瓊與徐福意見不同,徐福主張與當地土著融洽共處,但黃天瓊則想以土著民用三十年時間訓練成十万精兵反攻中原,……

 前段時間無意中搜到一段報導,說82年時國際考察隊在南美洲一處茂密的森林中發現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漢人村,村民依然穿著中國秦漢時的服飾,說漢語,中國口音,寫的是漢字,主食是大米,據推測他們是秦皇派遣東渡的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人。 此事被收錄在一些部著作與期刊裡,但都是很輕描淡寫。 內容也相差不大。 但這記載也提供多一條研究隱世秘史的線索。

去年初有幸看到了一篇已故學者羅其湘教授的《墨家宗教傳承的民間軼事》,當中講述了墨家兩千多千來的隱世秘聞。 84年羅教授在《光明日報》刊登了他的考究發現《秦代東渡日本的徐福故址發現與考證》一文,引起國內外學界關注,後來羅教授收到一封讀者的來信,講述他看過末代墨家隱靈教鉅子的遺語與另一本作者與寫作年代都不詳的遺書手抄本。 (去年我有幸好找到一名曾經師從過羅教授的網友,她說其實那位寫信給羅教授的讀者就是墨家隱靈教末代鉅子的十六世孫,而那部不知作者與寫作年代的古抄本遺書名為《黃天瓊傳》)。

羅教授亦與這位來信人見了面,他寫信給羅教授是為了告訴羅教授徐福東渡其實是墨家派去的。 可惜古抄本原書在75年一次大水災被毀,只剩當年的摘錄,因為河南魯山要召開墨子學術研討會,羅教授此文最初刊登在當地的《求索》中。

史籍對墨家最後的記載是《鹽鐵論·晁錯篇》:“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咸聚於江淮之間。”之後史籍再無墨家事蹟記載,有學者認為墨家自此已經消散,或者有的演化為游離態抱著濟世理想的任俠(俠古意只指武士,與今意不同),墨家息微之時正是任俠風大興之時,這一巧合是很值得留意的,俠是否墨者,這問題可圈可點,但絕對以俠為墨或以俠與墨無關,我就不答同,《遊俠列傳》所述任俠之義不但思想與墨家相近,就連太史公描述任俠的語句,都是用墨家的話語,而且太史公所述郭解時,說他早年是好勇鬥狠之暴徒,但後來卻成為德高望重世人所稱讚之人,太史公沒說郭解為何會改變,但這一點是很值得注意的,郭解必定受到某種信念啟發讓他完全改變,而最有可能的思想便是墨學。

有的進入了道教和佛教,把墨家兼愛融合在其教義中(此說很有道理,道教貴生重術,尊天明鬼,又講濟世互助,尤其是道教的多部勸善書,確實是墨家天志明鬼兼愛非鬥的延續,而且葛洪《抱朴子遐覽》中以《墨子五行記》為變化術之最大者,《墨子》被列入《道藏》的太清部,道教歷來還有多部以墨子命名的方術著作,道教氣功中還有一部《墨子閉氣行氣法》,足見墨家學術融合道教中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有墨者融入儒家中,此說研究最透切的學者之一是蒙文通先生,蒙老以儒學之平等觀皆取自墨學,且《禮運》中的大同,托孔子之名所述的是墨子的理想,自漢代起儒學復興,墨學被禁,所以很多墨家的思想只能托儒家之名去述,而大同與墨學之關係,自民國起已經有非常多的學者考究,從伍非百、方授楚、蔡尚思、蒙文通等到近年的秦彥士等,可見漢代經學中確有不少墨學成份。

其實儒墨融合,在戰國時已經開始,荀子稱一部分儒家為俗語,認為此儒與墨家無異,如蒙文通先生《略論黃老學》中所述,儒家強調等級的尊卑之分,墨家講平等而要懸君臣,墨學自秦漢統一不合帝皇口味,是一定的,而“墨家要選天下最賢之人立為天子”更是歷來帝皇不允接受的,有學者認為秦漢墨家消散是因為當早視墨同儒,儒墨並稱阻礙了墨學流傳,此點我不認同,即使是,也不會使墨家幾乎不見於史籍。 而墨家自秦漢後是有隱性流傳還是真的消散了,歷來學者說法不一,解釋眾多,在羅教授的文中,可以給到我們一定的答案。

從羅其湘教授的文中與近年學者們到墨子晚年隱居之地河南魯山縣的考究,墨家流傳大既有幾種情況,墨家組織最大的一支是隱靈教,以羅教授文中所記自墨子創立墨家至漢朝的鉅子傳承看,此支墨家應該是墨家分裂後的秦墨隱於民間後演化而來,戰國中前期帶領帶領墨家入秦的鉅子是腹(黃享),受秦惠王重用,但秦國並沒因墨家入秦而實行其兼愛非攻的精神,反而加大對外擴張,墨家精神基本並沒有融入於秦制,但墨家其守城技巧器械技及其節用意識卻使秦國國力增加,《墨子》中書後的兵法是墨家技城技融入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的法令寫成,出於秦墨,蒙文通提出此說,後來出土秦簡也印證了蒙老此一說法。

兵技是墨家的兵技,但法令卻是秦國的法令,已非墨子本意。 後來秦墨亦默默無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測後來秦墨亦受到秦統治者打壓,最終只能隱於民間,而過去有學者認為腹(黃享)之後的墨家鉅子是《呂氏春秋去宥篇》中所記為爭秦惠王之寵排斥東方墨者謝子的唐姑果,但以羅教授文中內容所示,下一任鉅子並非唐姑果,而是纏弦子,應該就是纏子,《藝文志》墨家書中有《纏子》,書已佚,佚文中纏子與儒者董無心辯墨家明鬼,近年出土楚簡《鬼神之明》徐華先生認為是纏子與董無心辯鬼神不明的佚文。 從唐姑果爭龐排斥謝子此事看,秦墨中可能已經嚴重分化,部分墨者變質,已離墨子精神甚遠,而觀在秦諸子的事蹟,如屍佼、商鞅、尉繚、呂不韓、韓非,在秦國政客的鬥爭中,最終都是悲劇收場,墨家在秦遭遇可想而知,秦國祇看重墨家的軍事力量,根本不會實行墨家的理想,墨家要延續要不離開,要不變質。

墨家在受打壓下,要延續就只能隱世流傳,墨家隱靈教之名,大概可有點猜測,當時墨家門下弟子學業有成的稱為靈子,而墨家要延續只能隱性流傳,隱靈教之名可能就是隱世培養靈子之意,靈子分外放與內傳兩種,外放弟子在外濟世,內傳弟子研習秘術,外放弟子不涉內事,而弟子在外不得涉露墨家秘密,成員行事事成後必定要功成身退,不使世人有聞。 這教規就使兩千年來史籍沒有直接墨家記載的主因。

但此支墨家也只能傳承至明末清初便結束,最後一代鉅子留下遺書,此位鉅子只剩兩名弟子,一外放一內傳,外放弟子遠行立業,內傳弟子封閉了此隱靈秘府。 自漢代起,隱靈教定居在鄂西白雲頂(我問過湖北的網友,說在湖北宜昌確實有座山叫白雲山),另外從此文內容看,墨家內傳秘術中有不少醫格,古時有部《墨子枕內五行記》,與《墨子枕中五行記》為變化術不同,是部醫書,後史籍記有《神枕方》學者疑即《枕內五行記》。 魯山當地傳說墨子晚年隱居常吃松柏子,道教行氣法中又有《墨子閉氣行氣法》,可見墨子龐大的學識中,還有醫術與養生的內容,《太平御覽》卷857引〈墨子枕中記鈔〉曰:百花醴蜜,在《飲食部》中,也說明《墨子枕中記》中有講述養生的內容,而此《墨子枕中記鈔》是《枕中五行記》還是《枕內五行記》就無從考究,又或者《枕中五行記》與《枕內五行記》都是《墨子五行記》的一部分,而文中所述墨家隱靈教之三籍《墨經》《墨子五行記》《素書》,《墨經》應該就是今本《墨子》書中《經上》《經下》。

《墨子五行記》自宋已夫記載,但此文可證《墨子五行記》並非後世道教托墨子之名的偽作,而確實為墨家典籍,而《素書》是否黃石公所傳授張良之書,但《史記》中所述張良所得黃石公之書為太公兵法,而今本流傳本《素書》經不少學者考證都為偽作,《素書》是什麼內容難以考證,《神仙傳》中記墨子遇仙人,仙人稱墨子本就仙風道骨又聰明過人,不用拜師,“於是神人授以'素書',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二十五篇”,此記載中就提及了素書,這段雖是神化的記載,但可能是歷史的影子,墨子把事務交託給隱居後著《墨經》及收集文獻研究一些養生/醫術及方技,後寫成《墨子五行記》及《素書》傳世。 而張榮明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認為墨家有修習氣功,而與他家不同,墨家的氣功屬動氣功。

兩千多年來墨家除此隱靈教傳世外,墨者流傳最集中的就是墨子晚年隱居之地,河南魯山縣,至今仍有當年的傳承墨家在世,主要通過幾種形式流傳,成義堂教人讀書行善,不敬鬼神只敬墨子,堂匠班是一種互助組織,專為窮人義為修理房子及家具,這種墨家流傳並不尊天明鬼,不信鬼神,只教人念善書行善事,與今天的慈善組織非常相像,另外的墨者流傳是以道教徒形式流傳,在墨子廟裡守廟,廟種有其他神像,但主敬是墨子,授徒宣揚墨子救世思想,代代相傳至今,此也可證墨學確為道教內容中一重要淵源,可能因歷朝禁墨,所以後世道教中往往很少提及墨子,但墨子其天志明鬼的宗教內容及兼愛影神融入了道教教義中。

魯山為墨子晚年隱居之地,亦可稱為墨家聖地,末代隱靈教鉅子也是隱靈教從鄂西千里遠行至魯山尋找的,而且魯山有大量墨子隱居及與墨家有關的隱遺,學術價值非常高,但當地學者認為此即墨子故里,我認為論證未足,但可以確定此為墨子晚年隱居之地,已經是學界對墨學研究非常大的突然破。

秦統一後,實行暴政,當時墨家已隱於民間,鉅子為黃庭靖,當時門下靈子都以房為號,外放靈子有:子房張良,君房徐福(徐福其實是《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者徐弱的五世孫),正房孫仲遠,英房黃天瓊,內傳靈子分別是:宗房凌琛,玉房梁楓,雲房狄瑩,成房南星寒,異房王飛,外放靈子除張良外徐福、孫仲遠、黃天瓊與內傳靈子王飛都東渡。 當時墨庭非常反對秦的暴政,但又怕出來抗爭會挑起戰爭,使百姓更在水深火熱中,燕中水師大將狄昆是墨家要員,戰敗後率軍逃至今韓國的濟州島,探知東北有三神山,便勸鉅子黃庭靖派墨者渡海立國,建立一個理想國度(其實理想過高但現實殘酷,人皆有私心,並非個個墨者都德高望重)於是派徐福騙取秦皇的資源借求仙藥為名東渡。 當時他們成功到達日本,但以日本流傳徐福的傳說,是經過重重困難才登陸的,且日本民間視徐福為農耕神,當時日本還在原始時代,是徐福把文明帶過當地。

在東渡的墨者中,黃天瓊其實是鉅子黃庭靖的兒子,靈子中此人文武雙全能力最高,當時黃天瓊與徐福意見不同,徐福主張與當地土著融洽共處,但黃天瓊則想以土著民用三十年時間訓練成十万精兵反攻中原,當時中原戰爭已結束,劉邦得天下。 墨家鉅子黃庭靖知道此事後,深知其子黃天瓊本有帝王之心,且又蓋世奇才,怕會在中原挑起戰爭,所以以鉅子身份,命令黃天瓊遠船寂廖洲(寂廖洲之名如何得來不得而知,寂廖洲即美洲)。

開頭說南美洲發現漢人村,據考證村民為徐福東渡所帶童男童女的後人,也可為此黃天瓊傳說的一個論證。 可能墨家中有人同情黃天瓊有蓋世奇才,但最終要被逼遠船美洲永遠不得返回日本與中原,所以寫了那部《黃天瓊傳》,由此事可見鉅子黃庭靖的德高望重與黃天瓊雖然野心但對其父依然非常敬重,其實黃天瓊身在海外,本可以不聽其父命令,但依然順從其父遠船。 而黃庭靖的下一任鉅子是南星寒,是黃庭靖的弟子,也是內傳靈子,而且從羅教授文中所示,當時墨家已發明指南針,在航海起很大作用,這比傳統歷史記載我國指南針出現的時間要早很多。

說回徐福是否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問題,近代學者衛挺生與彭雙松最主張徐福即日本第一代天皇,但結合羅教授此文所示,我認為未必。 日本民間只視徐福是農耕神,認為徐福與他們的第一代天皇並非一人,不過日本的開國神話,多是杜撰,認為他們的天皇是神不是人。 文中所記徐福是主張與原著民和平共處的,而有帝王之心的黃天瓊又已經遠航美洲,當時徐福為王,但墨家講的是兼王,要嚴守墨家教規,要功成身退謙讓賢人,戰國流行的禪讓傳說,其實不少出自墨家杜撰,孔子已說三代之事只剩影子不能詳述,但戰國時的禪讓傳說卻非常詳盡,尤其是大禹的事蹟(見《莊子天下》評墨家語),《經上》又云:君:臣萌(民)通約也,認為君與臣民只是種契約關係,而墨家與儒家雖同祖述堯舜,但儒墨的先王形像有很大差別,雖然當時尊古賤王,墨子也只能改造傳說來宣揚自己的學說,墨子提出的三表法上要尊天實行天志,天志其實就是墨子自己的意志,其宗旨是愛民要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中要實行先王之道,墨子所說的先王之道與儒家所唱的根本是兩回事,實質也是在改造先王之道來為自己的學說宣傳,而下要愛民服從民間,墨子的三表法其實第三表才是墨子真正的用意,上與中只不過是墨子的手段而已,而墨子不信天志明鬼。

在《墨子》書中有不少線索,有人問墨子為何行義卻沒有得到天鬼獎賞,墨子回答如果有兩個人,一個有人盯著才幹活,一個自覺會自己幹活,你會喜歡哪一個,當然回答的是喜歡後者,墨子病了,墨子弟子跌鼻問墨子為何行義也會病,不是做了壞事才會受到處罰致病嗎? 墨子回答不做壞事只是關了其中一扇門而已,而人在自然生活偶爾也會得病的,墨子弟子曹公子在宋國做官,發了財,但有家丁死了,六畜也不興旺,自己也病了,回去問墨子祭祀老天爺和鬼神為何得不到獎賞,墨子答曹公子老天爺要人做的事有很多,在高位時要謙讓賢人,發了財要幫助窮人渡過難關,曹公子都沒做過這些好事,祭祀也只是單單的祭祀而已,可見墨子對待這些問題都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去回答的,無非就是想用鬼神來約否世人要多行善禁行惡,而《明鬼下》最後還說就算鬼神不存在,祭祀的貢品也不會倒掉浪費,而是給鄉親們吃頓好的加深鄰里感情。

這都可見,天志明鬼只是墨子的手段,《墨經》為何不提鬼神,自胡適先生始不少學者覺得出自揚棄迷信的科學墨家或稱後期墨家,其實只要知道天志明鬼只是墨子反對流血抗爭而提出用來約束王官貴族實行其主張的手段,《墨經》中沒有天志明鬼的內容其實也不奇怪。 而墨子明鬼的另一用意,古時庶民根本沒祀祭鬼神的資格,是貴族的特權,墨子是要為庶民爭取多一個權利。

而顧頡剛先生著名的論文《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中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墨子提出只要有德有才誰都能做天子的主張,在當時尊古賤今的風氣,只能改造古帝傳說去宣揚自己的理想,而有些學者認為該怎麼選,如何選,由誰來選,墨子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因為墨子此主張仍停留在空想階段,當時根本是無法實行的,但最起碼墨子此理念打破了世襲的傳統模式,也已經不容易。

而徐福如果嚴守墨家功成身退的宗旨與墨家賢者為王的主張,徐福就不會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日本古史記載日本的神武天皇之時有女兵制度,衛挺生先生認為此源自秦制,是很有道理的,而日本君主所傳信物的三神器,實為秦朝時的產物,但墨子主張有力相勞,有財相分,有道相教,而日本古時並沒文字,衛挺生先生認為日本天皇禁止文字流傳就是為了禁止思想文化流傳使其易於實行愚民政策,但看回開頭說的美洲發現漢人村,村民至今還是寫漢字的,證明當時徐福東渡同樣把文字帶了過去,如果徐福嚴守墨家主張,他根本就不會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而是被所帶去有野心的人獲了位廢除了徐福起初實行的生張。 而此獲位之人,非常熟悉秦制,必定也是秦皇派遣東渡的船員之一.。

而張良同時墨者,但羅教授文中對除了提及張良為外放靈子外,沒有說過其他,張良對當早歷史也有重要的影響,當時四位外放靈子中只有張良沒有東渡,看似鉅子黃庭靖是給了張良另一項重要任務。 秦二世被推倒後,群雄割據,戰火四起,百姓的日子甚至比秦暴政之下更苦,而張良入墨門是在刺秦之前還是之後不得而知,又或者張良在刺秦失敗後逃難時遇到墨者而入墨門,《史記》中所述張良遇黃石公之事多出於杜撰,可能張良嚴守隱靈教教規不得外涉墨家秘密,所以自稱遇黃石公所傳太公兵法,而此黃石公是誰,黃石公原形,可想而知就是張良之師黃庭靖了。 張良又為何把希望寄託在劉邦身上,劉邦陰險,甚至在逃難時為馬車可跑快些盡然把自己親生女兒都能推下車,張良為何臣服於劉邦,我則認為張良並非真心助劉邦得天下,而是在當時戰火四起民不了生之時,張良只希望儘早結束戰爭,張良助劉邦只是無奈下的選擇,而劉邦統一天下後,張良不問政事,只是插手過選太子之事。

或許張良深知劉邦根本不可能實行墨家的崇高理想,但可以儘早結束戰火也算是對天下人一個交待,張良眼看劉邦誅殺功臣,無奈至極,劉邦要封張良三萬戶食邑,張良婉拒,張良要的也根本並非這些,張良離開漢室留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一來張良對劉邦不抱希望,二來也遵從了當時墨家功成身退的教規。

又說張良不問政事修辟穀之術,近年聽過一位外籍華人學者的論述,以西方科學論證辟穀術的科學根據,因當人體吃飽時,免疫系統在沉睡狀態,而辟谷術就是為了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從新調整身體機能。 上文說到墨家有醫學的內容,而墨家又主張節儉,吃不重味,《莊子天下篇》又述宋榮子“五升米足矣”,墨子弟子耕柱在楚國做官時,同學去探望,耕柱所給的招待只是一人三升米,吃不飽,看似墨家中人是從節用節食中發現了此種養生術,不過只是推測而已。 張良離開漢室去了哪裡,歷來說法不一,但張良稱“欲從赤松子遊”此話似乎有點玄機,可試探討一下。

《淮南子齊俗訓》曰:“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內新,遣形去智,抱素返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這是對赤松子最早的記載,所描述的是一種行氣的養生之術,會否就是張良所修的那種辟穀術,而道教行氣法又有一篇《墨子閉行氣氣法》 ,從篇名看似也是一種吐納法,而《神仙傳》中記墨子隱居前也是曾隨赤松子遊,《墨子》書對墨子最後的記載是阻止魯陽文君攻鄭,以梁啟超的考證墨子當時壽過八十,可能自此之後墨子隱居於魯陽,八十高壽墨子也實在無力奔波各國之間,但雖是稱隱居,以魯山當地傳說,墨子時常探望當地百姓傳授其思想。 而張良自稱欲隨赤松子遊,會否張良也是去了魯山?

前文述魯山實為墨家聖地,而赤松子,很可能是墨家杜撰出來的古仙,《淮南子》的作者中有墨者,《鹽鐵論·晁錯篇》:“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咸聚於江淮之間。”而且《淮南子》中還能找到一些與《墨子佚文》《隨巢子佚文》相同的文句,足見《淮南子》編寫有墨者參與。 據徐希燕先生《墨學研究》附錄中所輯魯山墨家遺蹟的記載。 有墨靈學館遺址,在《墨子》與先秦時評論墨家的典籍中,未見有“墨靈”或“靈子”這樣的述語,這些稱號可能起於戰國末期,也可能是秦國墨家被打壓之後隱於民間才開始有這種稱號,館裡尊奉著墨子與張靈及弟子若干(當中還有哪些墨者名字不得而知),而先秦那麼多著名的墨者,為何館裡只沒有尊奉,如果尊奉的人物張靈是排在墨子之後的話,張靈就可能是墨靈學館創館之人,稱書中介紹此館為墨家傳經習武及演練防衛戰術之所,館內所尊奉的張靈,有可能就是張良,墨靈學館名字之意,可能就是為墨家培養靈子之學館,張靈本是墨家外放靈子,據當地傳說墨子隱居改姓為黑,有遺跡黑隱寺,當地有黑姓的村落(黑姓村落村民未必為墨子後人,古時庶民很多無姓氏,可能庶民出生的無姓氏庶民在墨子隱居後追隨墨子本而跟隨墨子姓黑都有可能),張良本是外放靈子,有可能改名為張靈。

漢初的休養生息,雖以黃老學的名義,但黃老之學本就是集百家之處,《論六家要旨》都很明白地說道家是“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正如蒙文能先生所說,是先有百家再有黃老,漢初的與民休息,雖以黃老名義,但學者周天則經透切的考究,認為其實其經濟政策採自墨家,不但如此,連下的詔書都是抄襲《墨子》的一些篇章,應見作者著的《秦漢帝皇與百家爭鳴》。 秦漢禁墨,墨家已難成為官方學說,但其實漢初墨學是滲透進了黃老與經學,借黃老與經學之名來推行某些墨家主張的政策,當然,這種方式的流傳也是很有限的。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032&cid=25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4822_715259.jpg 

《墨攻》- 理想主義者的無奈

http://ent.qq.com/a/20061206/000265.htm

 

在觀看到影片《墨攻》之前,我便對影片的名字產生過置疑,墨家提倡“兼愛、非攻”的思想,因此在戰國時期墨家子弟總是到處幫助小國抗敵守城來宣導和維護和平,而影片以“墨攻”兩字為名似乎有些不妥,後來查了些資料方才明白影片原來是改編自日本的漫畫《墨子攻略》,而漫畫卻是根據日本作家酒見賢一的歷史小說《墨攻》創作而來。不過將“墨子攻略”簡化成“墨攻”極易產生歧義,使得觀眾在中文的理解上有所偏差,這樣的簡化還是沒有必要的好。

影片的故事從根本上脫胎於酒見賢一的歷史小說,雖然植根于墨家的思想但整個故事和人物卻是虛構而來,實際上也類似於演義與正史的區別。寫到這裏免不了有些感歎,中國博大的歷史海洋卻反而成為日本學者作家取之不盡的寶庫,讓司馬遼太?創作出《項羽與劉邦》、讓井上靖創作出《敦煌》、讓酒見賢一創作出《墨攻》這樣出色的歷史小說,最終連張之亮拍一部中國歷史影片反而要改編日本的漫畫。

轉回話題來談談影片本身,對導演張之亮的映射來自他92年的作品《籠民》,一部反映香港底層生活的影片,一舉拿下了第十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影片三項大獎,這是他電影生涯的一個頂峰,而後雖有佳作但卻日漸淡出。而此番捲土重來卻放棄了一貫善長的文藝小片,操刀起一部古裝大片,讓人不免心生疑慮,莫不是趕來趟這大陸導演大片夢的渾水。

但在觀看完全片之後我還是舒了口氣,《墨攻》雖然未必盡善盡美,但它的確沒有以往古裝大片那種華而不實的毛病,應該說它放低姿態走得穩健而實在。商業大片便是商業大片,最害怕是為了高深命題的說教而忽略掉講好一個故事,根據漫畫改編的《墨攻》在情節脈絡的發展還是相當成功,特別是在梁城的攻守上很具觀賞性,只是在畫面上略顯粗糙,估計也是資金方面的局限(估計影片的投入遠沒有宣稱的那麼多,和《無極》、《夜宴》不屬於同一重量極,旦從影片的宣傳力度就能夠感覺得到)。

張之亮並不因自己在人文寫實題材上的成就來鍛造《墨攻》,影片中雖有關於墨家理想的思辯,但卻並不過分拘泥於此,仍舊以商業考慮為重,多番攻守殺戮在影片中出現,這一切都很能抓住觀眾的心。影片存在著一些有背歷史的突兀之處,特別是影片最後出現了坐孔明燈的趙軍實在是有違歷史。雖然此舉頗具創意能讓不懂歷史的觀眾驚歎一下,但既然故事依託於歷史背景,可以適度虛構卻實在無必要多此荒誕一舉,另外諸如黑人的出現和女將軍的存在,這些看起得到的錯誤都帶有明顯的商業符號,或許人們在面對一部尚能引人入勝的電影時能夠容忍這樣的錯誤。

說到了《墨攻》有不少脫離歷史的商業符號,但它另一方面在更寫實性地還原了歷史,不象《夜宴》、《神話》、《無極》般極盡奢華,影片中的黃土泥牆和沒有過分修飾的樸素服裝都顯得更真實可信,和二千年前的歷史更為貼近。影片的大氣不是在細節和畫面上的較真,而是更多展現在那種戰爭大局觀的展示,多番利用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戰爭規則,而是真正古代戰爭場面的拼殺,完全跳出了一直以來古裝片對標誌性動作設計的依賴,避免了為功夫而功夫。

可以看得出張之亮是無力完全按自己意圖來操控這樣一部商業大投資的影片,很多設計硬傷都並非他能左右避免得了,比如範冰冰飾演的逸悅存在的必要性,範冰冰的背後實際代表了多種商業考慮,其一是進入大陸市場的必須條件需要大陸演員參演,其二是為影片設計一段愛情的需要,儘管戰爭片這樣純粹男人故事仍然不可避免,看好萊塢的《天國王朝》便知道愛情是商業影片的硬杠杠,是以了迎合更廣範圍的觀眾。

戰爭的背後能看到什麼,張之亮這個拍過現實主義題材的導演還是能在這樣一部商業影片中構畫出多層次的面孔,梁王所代表貴族階層的反復無常,以及平民階層的趨利避害心態,乃至作為理想主義者墨者革離的無奈與掙扎。劉德華所飾的革離是影片之主心骨,他就如一個無私的義工,到處扶助弱者以傳達墨家的思想,可卻疲於奔命不知所終。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一種矛盾,他不停幫助弱國阻擋強國入侵但卻無力消除戰爭,和平依舊像是空中樓閣。

而在革離與逸悅關於禮物收與不收的對話中,同樣也點明了作為革離的無私反而會引起他人的猜忌,正如梁王在危機過後對他這種無私的懷疑。而其他如弓箭手子團、梁王、公子梁適、趙將巷淹中、司馬等一干人等雖著墨不多,但卻都被刻畫出各自特質,以及在戰爭中所處不同境地的狀態。

影片固然有著好萊塢大片用戰爭殺戮來宣場反戰思想、歌頌和平的調調,但也並非如那些大片一樣充滿過度的說教,事實上面對戰爭我們目前依舊無法將它避免,當戰爭發生時一切思想都顯得力不從心。張之亮的聰明之處在於他沒有為這樣一部電影命題下一個定論,影片中更多呈現地是充滿矛盾的思辯,而並沒有說明具體的方向,當革離帶著一干人等朝著自己理想而去時,他的方向也只是自己心中的明燈,未必沒有懷疑。他是一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理想主義者。

 

http://ent.qq.com/a/20061206/000265.htm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7473.jpg 

墨子的非暴力合作組織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110&cid=13

 

春秋末戰國初,有一個後來被冤枉了千年的好人出生了,並且創立了自己的學說,還擁有自己的組織。這個人是墨翟,人稱墨子,他的學說歸入一本書內,就叫《墨子》,他的組織可以稱“墨家”,電影中也叫“墨家軍”。墨家類似於現在一個黨派,組織嚴密,也因此有人稱之為“墨黨”。

墨党的領袖叫“?子”,與現在商業鉅子中的“鉅子”意思相同,就是“頭頭”、“大老”。墨子據說曾經學儒,但他後來覺得儒家太多繁文縟節,很多地方不敢苟同,於是開始“非儒”,大說“孔某”的風涼話。墨子是“賤民”之身,據考察他的祖上或許就沒有當官的,所以他以平民的視角發表了很多言論。說他是“好人”,也正是基於他學說中的平民關懷。

墨子的學說有十分明確的“主義”,包括尚賢、尚同、兼愛、非攻、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等。兼愛是他的核心主張,就是說,大家不要太自私了,大家要彼此相愛,做到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這樣戰亂就不會有了。他的政治主張集中在“尚同”,這讓他的組織看起來就像一個民主黨派。尚同的意思是,天下組織起來,有一個共同的政權,有一個公共的代表民眾的利益,而不是一個人或一夥人的私利,大家都朝著這個公利努力,下面的聽上面的,上面的聽上上面的,層層向上同,分封的各國各自為政,但目標是統一的,各國也無須對君主進貢,氛圍很寬鬆——他想讓天下進入民主政治的狀態。

他還尚賢,政府首腦不要只是父傳子,要賢傳賢,做官的也要是賢人。這樣一來,天子就是民眾推選的大賢人。他還用天志、明鬼等類似於宗教的理念,來保障人們的尚同觀念。墨子非命,要人們不要相信命運,好人就會有好報,富貴和貧窮並不是命裏註定的。墨子非攻,攻伐兼併都是他反對的,是個和平主義者、非暴力主義者。

墨子的主張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當時的天下,非儒即墨,墨學是天下的顯學。墨子的跟隨者裏面,人才濟濟,能工巧匠非常多,所以他反對攻伐戰爭時,常以幫助防禦國去防禦的方式來進行,因為墨子的隨眾能攻善戰,而且個個都很勇敢。有這樣的人才跟隨他,有這麼得民心的政治理念,照今天看來,墨子完全可以起義,揭竿而起,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奪取天下政權。

但是他沒這樣做,因為他沒辦法說服自己這樣去做,或者他根本連想都沒有想過。墨子之前,有過一次“國人暴動”,把周厲王趕跑了,然後迎來了一次“共和執政”。但這次暴動也是高層人物謀劃的一場宮廷政變,並不是有“國人”想當王。所以墨子時代,天下百姓估計都沒有起義奪權稱王的念頭,墨子也不能例外。

墨子所做的是帶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像孔子那樣遊說諸侯。他依然遵循著前人的原則,期待從上而下的改革。墨子的組織以一種自覺的非暴力合作的方式與政府打交道。可惜,那時候沒有政黨的概念,更沒有多黨執政的概念,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差別,上層官方與下層平民的差別,上面顧著自己的利益,下面的死活誰人聽?墨黨的政治理念隨著墨子的遊說傳達到諸侯耳中,當然沒能喚醒政府部門的民主意識,幾乎每一項主張都沒能實現,只是偶爾幫某些諸侯對某些具體問題出謀劃策了一番。墨子的一個轟動之舉,就是憑著三寸之舌阻止了楚國攻打宋國。然而幫完宋國後,墨子路過宋國,碰到下雨天,想到閭門下躲雨,結果守閭者不讓他進去。好人難做!

墨子的非暴力合作組織遭受了冷遇,即便墨學仍持續了很長時間的顯學地位。墨子之後,世道人心該如何進展依然如何進展,戰亂頻仍,而且較之以前日甚一日。而墨黨也分化為三家:相裏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墨党的末流則成為替天下受難式的遊俠,徒留吃苦耐勞、俠肝義膽的傳說。野心家們的野心終於彰顯於贏政一統天下之日,專制制度開始往後延綿不絕。

平民關懷對身處其中的人而言,是不值一錢的,每個人——包括平民——都嚮往著錦衣華服、威行天下,非樂、節用、節葬等墨党理念自然更被拋到雲端而不見蹤影。秦朝開始,奉行非暴力合作的墨黨已經消亡,到西漢時墨子何許人也都不可知了,太史公作《史記》也只是幾筆帶過。墨子的學說還是有賴於道教,把他的書收入《道藏》之中。清朝時,人們研究戰國諸子,雪藏了千年的《墨子》才公諸於世。千年多的時間裏,墨子這個好人在讀書人心中都是很不好的,因為孟子罵他是禽獸。

非暴力合作之組織,在墨子之後的專制社會再也沒有出現過,因為人們相信的是暴力不合作。陳勝吳廣的一句“王侯將相甯有種乎”,拉開了暴力不合作的序幕。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此也”,於是,始皇帝的萬年基業毀於一旦。而這些觀念,在墨子那邊只占一丁點分量。其後,各種暴力不合作之徒擎起種種旗幟,大肆奪取天下政權,各類口號幾乎都不出墨子的學說之外。墨子若見此,其非暴力合作之理念會不會也有所更改,至少從途徑上而言?專制思維向來不屑於非暴力,合作無非自取冷眼,好人墨子也許只有繼續好好安息了。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110&cid=13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3@70463.jpg  

墨家與軍事

http://big5.china.com.cn/book/txt/2006-12/07/content_7470950.htm

 

“非攻”是具有現代意識的戰爭觀

在戰國時,儒家和墨家為兩門顯學,當時有“儒墨”之稱。墨家源於低賤的手工業者,所以墨家與下層人民結合得比較緊密,是一門勞動人民的學說。墨家始終站在民眾的立場上,其“非攻”思想是建立在弱小一方的基礎上,認為戰爭是一種盜竊行為,戰爭的獲利者為君主,受害者為人民。墨家的這種思想是一種民主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具有現代意識的戰爭觀。打仗得好處的是上層,下層人民出工出力,其結果只是被新的上臺者剝削。一個民眾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情感在哪兒,也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去維護自己的利益。我想,如果墨家文化當時沒有被消滅,那中國就不會是一個王權那麼穩固的社會,導致民主推行的困難。

墨家推崇全民皆兵的戰爭思想,提出戰事一起,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全都要上陣。墨子在講守城時講得很清楚:挖護城河,建望樓,建成甕城。甕城,又稱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於城門,與城墻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多呈半圓形,少數呈方形或矩形。當敵人攻入甕城時,如將主城門和甕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甕中捉鱉”之勢。我在居庸關看到過典型的甕城,還有前門也是甕城。這個在《墨攻》電影中也有體現。

墨家與科學
墨子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

墨子從幾何的觀點看待具體世界,他的觀點中涉及了八大光學原理,小孔成像,照相機原理,杠桿原理,幾何上點和線的定義等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呢?因為他本身就是工匠出身,在學術之外,他還能夠對世界進行思索,這是其他學者達不到的,四大發明,其實都應該歸功於勞動前線的人。比如在墨子的書裏,有這樣的話“圓,俱底”,這不就是幾何概念嗎?說什麼是圓呢?就是每一面都能觸底,這就是幾何中圓的切線原理。

在談及幾何光學知識時,墨子在當時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了精闢的見解。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墻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裏相對的墻上就會出現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這樣呢?《墨經》中寫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光線像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體下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射過小孔,成影在上邊;人體上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穿過小孔,成影在下邊,就成了倒立的影。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墨經》中還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了物體和投影的關係。墨家認為,光被遮擋就產生投影,物體的投影並不會跟隨物體一起移動。飛翔的鳥兒,它的影子仿佛也在飛動著,實際上並不然。墨家指出飛鳥遮住了直線前進的光線,形成了影子。一瞬間後,飛鳥移動了位置,原來光線照不到的地方,現在照到了,舊影就消失了,而在新的地方,出現了新的影子。這就是說,鳥在飛翔中,它的影子並不跟著移動,而是新舊投影不斷更新。

墨子在邏輯學上也很有貢獻,過去我們認為中國人沒有邏輯,所有關於邏輯的東西都是從亞裏士多德那裏學來的。但是你看墨子的《大取》、《小取》,有概念的判斷還有推理,我們中國不是沒有推理,只是我們過早把它丟掉了。

墨學的消亡
墨家的思想不容于當權者

因為墨家文化後來的消亡,很多關於墨子和《墨經》的內容都沒有流傳下來,所以也就存在種種猜測。我們知道墨子就是這麼個出身窮苦的人,墨在姓氏中很少見,所以有人說是因為他臉黑,還有人說因為他面部受過刑。還有人說他是阿拉伯人,有了這樣的傳說,電影裏面出現個黑人也不奇怪。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墨子是如何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的,我們知道孔子好學,然後有了成就。但是墨子到底怎麼起家的呢?他是在哪家木材廠工作過呢?都丟了。有人說他是山東人或者宋國人,也有人說他是今天河南魯山縣人,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後者。

“兼愛”是墨子的另一個思想,也可以說是儒家的仁愛別出來的一支。儒家講愛要由近及遠,反過來說,一個人要是連父母都不愛就不能愛朋友。儒家仁愛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但是墨子是工匠,他帶一批小徒弟出來,講的是兼愛,“兼相愛,交相利”,擺脫了倫理,但是他的觀點,被認為是洪水猛獸,隔過了家庭倫理。可以說儒家的仁愛適用於農村生活,而墨家的“兼愛”有些江湖倫理的味道。

但是秦漢以後,墨家思想再也不能傳下去了,我說墨家在這個時候橫死了。墨家文化的消失與當權者密切相關,這個電影裏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當權者很不喜歡這一套。你想想,一個出身下層的工匠,就這樣把學術組織起來,這種東西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與統治者思想是衝突的。當權者重農主義,工商業、鹽鐵商人、手工業者都被迫遷到遠方,秦朝建立了一個集權社會,人們沒有生活空間,先秦發展最快的是權力結構,於是有了燒書。後來他們發現這樣集權不行的時候,儒家才有了生存空間,權力太瘋狂了,瘋狂到連思想都不要。

直到清代,科技、邏輯開始逐漸被研究,墨家思想才又興起。但是歷史養成了民性問題,先秦有墨子敢於抵制皇權,但是後來這樣的人就沒有了,老百姓也就甘於被欺壓。你看看希臘、羅馬的老百姓都很不好惹,因為民眾太潑辣了。

墨家與當代
墨子能進入當代精神生活是好事

墨子的思想還有沒有可以適用於今天的?我覺得沒有,畢竟那是兩千年前的文化了,但是我們可以有所借鑒。我們不能把墨子當成一個小生產者,墨家的行為是大義凜然的,而非蠅營狗茍。很多人覺得墨子只會製造,不懂藝術,實際上不是這樣。墨子在《非樂上》中曾經批評當政者無視民眾生存權與休息權,他指出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總之,墨學作為一大顯學出現過,但它最終失敗。應該說,它的犧牲是因為不適用於權力,一個在權力面前不屈不撓的勢力能怎麼辦,只能等著被腰斬,但它死得光榮。儒家則是從孔子開始就是走上層路線,儘管孔門弟子也有人出身低賤。到後來,荀子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完全為了權力在考慮而適應社會,甚至已經在從當權者的視角看這個世界,所以要求安定穩定、德行等。同為兩大顯學,儒家既有超過墨子的地方,也有不如之處,也並不是說有了墨子,中國問題就解決了。有人說墨子是俠客,這樣的比喻也不是很恰當,畢竟他沒有拿著劍。但是墨學消亡至少意味著,我們的某些天性沒有進行發展,民族發展缺了某一面,所以如今憑藉《墨攻》這部電影,墨子能進入當代精神生活,是件很好的事情。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gt.jpg  

墨家兵法:立於不敗之地

http://hi.baidu.com/mohists/blog/item/6bdf8f19e317d64742a9ad04.html

 

古時墨家的俠義、邏輯、機關術、墨家兵法最有特色。中國古代兵法,首推《孫子兵法》與《墨子兵法》。一攻一守,是古代兵書中的雙子座。“墨守成規”一詞的來源,說明墨家善守,善於正當防衛,能保證自己的應得利益不受損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何懼之有?

而墨家兵法不傳已久。要探索,創新,重新構建“墨守”的理論與實踐。[墨派戰備學]應該有專人研究, 使墨守具有更大的張力。南方在野 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志者,來共同探索。

吳毓江認為現在的11篇,前7篇為墨子書,後4篇為後人偽造

太平兄 說:“墨子書的兵法不是純墨子的兵法,蒙文通作了詳盡的考證,兵法篇章出自秦墨,自雲夢秦簡出土後得到了充分的證實,以前剛看墨子書中的兵法就會奇怪為何墨子兼愛但兵法中的法令卻如此苛刻”“其實前七篇也有很多秦墨加工的,兵技是墨子的兵法,法令是商鞅的法令。其實也不能說是偽造,那些篇章是秦墨寫來給秦王所用。

墨家主流入秦已經淡忘非攻,依附諸候,但還以墨家正統自居,後來宋榮子沒再以墨家正統自飾,但反而延續墨子的救世精神”“宋榮作華山之冠以自表,秦國背靠華山,我想宋榮也經常入秦,只是在秦國不受歡迎,秦墨以正統自居,宋榮不想繼續這些門戶之爭”

那麼我們抓住墨子兵法的精髓來發展好了,墨派軍事學:非攻贊誅、全面備守、立於不敗之地。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