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0000012881120775158288761.jpg 

墨家秘聞與線索  

作者:別宥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032&cid=25

 

核心提示: 秦統一後,實行暴政,當時墨家已隱於民間,鉅子為黃庭靖,當時門下靈子都以房為號,外放靈子有:子房張良,君房徐福(徐福其實是《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者徐弱的五世孫),正房孫仲遠,英房黃天瓊,內傳靈子分別是:宗房凌琛,玉房梁楓,雲房狄瑩,成房南星寒,異房王飛,外放靈子除張良外徐福、孫仲遠、黃天瓊與內傳靈子王飛都東渡。

 在東渡的墨者中,黃天瓊其實是鉅子黃庭靖的兒子,靈子中此人文武雙全能力最高,當時黃天瓊與徐福意見不同,徐福主張與當地土著融洽共處,但黃天瓊則想以土著民用三十年時間訓練成十万精兵反攻中原,……

 前段時間無意中搜到一段報導,說82年時國際考察隊在南美洲一處茂密的森林中發現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漢人村,村民依然穿著中國秦漢時的服飾,說漢語,中國口音,寫的是漢字,主食是大米,據推測他們是秦皇派遣東渡的五百童男童女的後人。 此事被收錄在一些部著作與期刊裡,但都是很輕描淡寫。 內容也相差不大。 但這記載也提供多一條研究隱世秘史的線索。

去年初有幸看到了一篇已故學者羅其湘教授的《墨家宗教傳承的民間軼事》,當中講述了墨家兩千多千來的隱世秘聞。 84年羅教授在《光明日報》刊登了他的考究發現《秦代東渡日本的徐福故址發現與考證》一文,引起國內外學界關注,後來羅教授收到一封讀者的來信,講述他看過末代墨家隱靈教鉅子的遺語與另一本作者與寫作年代都不詳的遺書手抄本。 (去年我有幸好找到一名曾經師從過羅教授的網友,她說其實那位寫信給羅教授的讀者就是墨家隱靈教末代鉅子的十六世孫,而那部不知作者與寫作年代的古抄本遺書名為《黃天瓊傳》)。

羅教授亦與這位來信人見了面,他寫信給羅教授是為了告訴羅教授徐福東渡其實是墨家派去的。 可惜古抄本原書在75年一次大水災被毀,只剩當年的摘錄,因為河南魯山要召開墨子學術研討會,羅教授此文最初刊登在當地的《求索》中。

史籍對墨家最後的記載是《鹽鐵論·晁錯篇》:“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咸聚於江淮之間。”之後史籍再無墨家事蹟記載,有學者認為墨家自此已經消散,或者有的演化為游離態抱著濟世理想的任俠(俠古意只指武士,與今意不同),墨家息微之時正是任俠風大興之時,這一巧合是很值得留意的,俠是否墨者,這問題可圈可點,但絕對以俠為墨或以俠與墨無關,我就不答同,《遊俠列傳》所述任俠之義不但思想與墨家相近,就連太史公描述任俠的語句,都是用墨家的話語,而且太史公所述郭解時,說他早年是好勇鬥狠之暴徒,但後來卻成為德高望重世人所稱讚之人,太史公沒說郭解為何會改變,但這一點是很值得注意的,郭解必定受到某種信念啟發讓他完全改變,而最有可能的思想便是墨學。

有的進入了道教和佛教,把墨家兼愛融合在其教義中(此說很有道理,道教貴生重術,尊天明鬼,又講濟世互助,尤其是道教的多部勸善書,確實是墨家天志明鬼兼愛非鬥的延續,而且葛洪《抱朴子遐覽》中以《墨子五行記》為變化術之最大者,《墨子》被列入《道藏》的太清部,道教歷來還有多部以墨子命名的方術著作,道教氣功中還有一部《墨子閉氣行氣法》,足見墨家學術融合道教中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有墨者融入儒家中,此說研究最透切的學者之一是蒙文通先生,蒙老以儒學之平等觀皆取自墨學,且《禮運》中的大同,托孔子之名所述的是墨子的理想,自漢代起儒學復興,墨學被禁,所以很多墨家的思想只能托儒家之名去述,而大同與墨學之關係,自民國起已經有非常多的學者考究,從伍非百、方授楚、蔡尚思、蒙文通等到近年的秦彥士等,可見漢代經學中確有不少墨學成份。

其實儒墨融合,在戰國時已經開始,荀子稱一部分儒家為俗語,認為此儒與墨家無異,如蒙文通先生《略論黃老學》中所述,儒家強調等級的尊卑之分,墨家講平等而要懸君臣,墨學自秦漢統一不合帝皇口味,是一定的,而“墨家要選天下最賢之人立為天子”更是歷來帝皇不允接受的,有學者認為秦漢墨家消散是因為當早視墨同儒,儒墨並稱阻礙了墨學流傳,此點我不認同,即使是,也不會使墨家幾乎不見於史籍。 而墨家自秦漢後是有隱性流傳還是真的消散了,歷來學者說法不一,解釋眾多,在羅教授的文中,可以給到我們一定的答案。

從羅其湘教授的文中與近年學者們到墨子晚年隱居之地河南魯山縣的考究,墨家流傳大既有幾種情況,墨家組織最大的一支是隱靈教,以羅教授文中所記自墨子創立墨家至漢朝的鉅子傳承看,此支墨家應該是墨家分裂後的秦墨隱於民間後演化而來,戰國中前期帶領帶領墨家入秦的鉅子是腹(黃享),受秦惠王重用,但秦國並沒因墨家入秦而實行其兼愛非攻的精神,反而加大對外擴張,墨家精神基本並沒有融入於秦制,但墨家其守城技巧器械技及其節用意識卻使秦國國力增加,《墨子》中書後的兵法是墨家技城技融入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的法令寫成,出於秦墨,蒙文通提出此說,後來出土秦簡也印證了蒙老此一說法。

兵技是墨家的兵技,但法令卻是秦國的法令,已非墨子本意。 後來秦墨亦默默無聞,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測後來秦墨亦受到秦統治者打壓,最終只能隱於民間,而過去有學者認為腹(黃享)之後的墨家鉅子是《呂氏春秋去宥篇》中所記為爭秦惠王之寵排斥東方墨者謝子的唐姑果,但以羅教授文中內容所示,下一任鉅子並非唐姑果,而是纏弦子,應該就是纏子,《藝文志》墨家書中有《纏子》,書已佚,佚文中纏子與儒者董無心辯墨家明鬼,近年出土楚簡《鬼神之明》徐華先生認為是纏子與董無心辯鬼神不明的佚文。 從唐姑果爭龐排斥謝子此事看,秦墨中可能已經嚴重分化,部分墨者變質,已離墨子精神甚遠,而觀在秦諸子的事蹟,如屍佼、商鞅、尉繚、呂不韓、韓非,在秦國政客的鬥爭中,最終都是悲劇收場,墨家在秦遭遇可想而知,秦國祇看重墨家的軍事力量,根本不會實行墨家的理想,墨家要延續要不離開,要不變質。

墨家在受打壓下,要延續就只能隱世流傳,墨家隱靈教之名,大概可有點猜測,當時墨家門下弟子學業有成的稱為靈子,而墨家要延續只能隱性流傳,隱靈教之名可能就是隱世培養靈子之意,靈子分外放與內傳兩種,外放弟子在外濟世,內傳弟子研習秘術,外放弟子不涉內事,而弟子在外不得涉露墨家秘密,成員行事事成後必定要功成身退,不使世人有聞。 這教規就使兩千年來史籍沒有直接墨家記載的主因。

但此支墨家也只能傳承至明末清初便結束,最後一代鉅子留下遺書,此位鉅子只剩兩名弟子,一外放一內傳,外放弟子遠行立業,內傳弟子封閉了此隱靈秘府。 自漢代起,隱靈教定居在鄂西白雲頂(我問過湖北的網友,說在湖北宜昌確實有座山叫白雲山),另外從此文內容看,墨家內傳秘術中有不少醫格,古時有部《墨子枕內五行記》,與《墨子枕中五行記》為變化術不同,是部醫書,後史籍記有《神枕方》學者疑即《枕內五行記》。 魯山當地傳說墨子晚年隱居常吃松柏子,道教行氣法中又有《墨子閉氣行氣法》,可見墨子龐大的學識中,還有醫術與養生的內容,《太平御覽》卷857引〈墨子枕中記鈔〉曰:百花醴蜜,在《飲食部》中,也說明《墨子枕中記》中有講述養生的內容,而此《墨子枕中記鈔》是《枕中五行記》還是《枕內五行記》就無從考究,又或者《枕中五行記》與《枕內五行記》都是《墨子五行記》的一部分,而文中所述墨家隱靈教之三籍《墨經》《墨子五行記》《素書》,《墨經》應該就是今本《墨子》書中《經上》《經下》。

《墨子五行記》自宋已夫記載,但此文可證《墨子五行記》並非後世道教托墨子之名的偽作,而確實為墨家典籍,而《素書》是否黃石公所傳授張良之書,但《史記》中所述張良所得黃石公之書為太公兵法,而今本流傳本《素書》經不少學者考證都為偽作,《素書》是什麼內容難以考證,《神仙傳》中記墨子遇仙人,仙人稱墨子本就仙風道骨又聰明過人,不用拜師,“於是神人授以'素書',朱英丸方,道靈教戒,五行變化,凡二十五篇”,此記載中就提及了素書,這段雖是神化的記載,但可能是歷史的影子,墨子把事務交託給隱居後著《墨經》及收集文獻研究一些養生/醫術及方技,後寫成《墨子五行記》及《素書》傳世。 而張榮明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認為墨家有修習氣功,而與他家不同,墨家的氣功屬動氣功。

兩千多年來墨家除此隱靈教傳世外,墨者流傳最集中的就是墨子晚年隱居之地,河南魯山縣,至今仍有當年的傳承墨家在世,主要通過幾種形式流傳,成義堂教人讀書行善,不敬鬼神只敬墨子,堂匠班是一種互助組織,專為窮人義為修理房子及家具,這種墨家流傳並不尊天明鬼,不信鬼神,只教人念善書行善事,與今天的慈善組織非常相像,另外的墨者流傳是以道教徒形式流傳,在墨子廟裡守廟,廟種有其他神像,但主敬是墨子,授徒宣揚墨子救世思想,代代相傳至今,此也可證墨學確為道教內容中一重要淵源,可能因歷朝禁墨,所以後世道教中往往很少提及墨子,但墨子其天志明鬼的宗教內容及兼愛影神融入了道教教義中。

魯山為墨子晚年隱居之地,亦可稱為墨家聖地,末代隱靈教鉅子也是隱靈教從鄂西千里遠行至魯山尋找的,而且魯山有大量墨子隱居及與墨家有關的隱遺,學術價值非常高,但當地學者認為此即墨子故里,我認為論證未足,但可以確定此為墨子晚年隱居之地,已經是學界對墨學研究非常大的突然破。

秦統一後,實行暴政,當時墨家已隱於民間,鉅子為黃庭靖,當時門下靈子都以房為號,外放靈子有:子房張良,君房徐福(徐福其實是《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者徐弱的五世孫),正房孫仲遠,英房黃天瓊,內傳靈子分別是:宗房凌琛,玉房梁楓,雲房狄瑩,成房南星寒,異房王飛,外放靈子除張良外徐福、孫仲遠、黃天瓊與內傳靈子王飛都東渡。 當時墨庭非常反對秦的暴政,但又怕出來抗爭會挑起戰爭,使百姓更在水深火熱中,燕中水師大將狄昆是墨家要員,戰敗後率軍逃至今韓國的濟州島,探知東北有三神山,便勸鉅子黃庭靖派墨者渡海立國,建立一個理想國度(其實理想過高但現實殘酷,人皆有私心,並非個個墨者都德高望重)於是派徐福騙取秦皇的資源借求仙藥為名東渡。 當時他們成功到達日本,但以日本流傳徐福的傳說,是經過重重困難才登陸的,且日本民間視徐福為農耕神,當時日本還在原始時代,是徐福把文明帶過當地。

在東渡的墨者中,黃天瓊其實是鉅子黃庭靖的兒子,靈子中此人文武雙全能力最高,當時黃天瓊與徐福意見不同,徐福主張與當地土著融洽共處,但黃天瓊則想以土著民用三十年時間訓練成十万精兵反攻中原,當時中原戰爭已結束,劉邦得天下。 墨家鉅子黃庭靖知道此事後,深知其子黃天瓊本有帝王之心,且又蓋世奇才,怕會在中原挑起戰爭,所以以鉅子身份,命令黃天瓊遠船寂廖洲(寂廖洲之名如何得來不得而知,寂廖洲即美洲)。

開頭說南美洲發現漢人村,據考證村民為徐福東渡所帶童男童女的後人,也可為此黃天瓊傳說的一個論證。 可能墨家中有人同情黃天瓊有蓋世奇才,但最終要被逼遠船美洲永遠不得返回日本與中原,所以寫了那部《黃天瓊傳》,由此事可見鉅子黃庭靖的德高望重與黃天瓊雖然野心但對其父依然非常敬重,其實黃天瓊身在海外,本可以不聽其父命令,但依然順從其父遠船。 而黃庭靖的下一任鉅子是南星寒,是黃庭靖的弟子,也是內傳靈子,而且從羅教授文中所示,當時墨家已發明指南針,在航海起很大作用,這比傳統歷史記載我國指南針出現的時間要早很多。

說回徐福是否日本第一代天皇的問題,近代學者衛挺生與彭雙松最主張徐福即日本第一代天皇,但結合羅教授此文所示,我認為未必。 日本民間只視徐福是農耕神,認為徐福與他們的第一代天皇並非一人,不過日本的開國神話,多是杜撰,認為他們的天皇是神不是人。 文中所記徐福是主張與原著民和平共處的,而有帝王之心的黃天瓊又已經遠航美洲,當時徐福為王,但墨家講的是兼王,要嚴守墨家教規,要功成身退謙讓賢人,戰國流行的禪讓傳說,其實不少出自墨家杜撰,孔子已說三代之事只剩影子不能詳述,但戰國時的禪讓傳說卻非常詳盡,尤其是大禹的事蹟(見《莊子天下》評墨家語),《經上》又云:君:臣萌(民)通約也,認為君與臣民只是種契約關係,而墨家與儒家雖同祖述堯舜,但儒墨的先王形像有很大差別,雖然當時尊古賤王,墨子也只能改造傳說來宣揚自己的學說,墨子提出的三表法上要尊天實行天志,天志其實就是墨子自己的意志,其宗旨是愛民要使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中要實行先王之道,墨子所說的先王之道與儒家所唱的根本是兩回事,實質也是在改造先王之道來為自己的學說宣傳,而下要愛民服從民間,墨子的三表法其實第三表才是墨子真正的用意,上與中只不過是墨子的手段而已,而墨子不信天志明鬼。

在《墨子》書中有不少線索,有人問墨子為何行義卻沒有得到天鬼獎賞,墨子回答如果有兩個人,一個有人盯著才幹活,一個自覺會自己幹活,你會喜歡哪一個,當然回答的是喜歡後者,墨子病了,墨子弟子跌鼻問墨子為何行義也會病,不是做了壞事才會受到處罰致病嗎? 墨子回答不做壞事只是關了其中一扇門而已,而人在自然生活偶爾也會得病的,墨子弟子曹公子在宋國做官,發了財,但有家丁死了,六畜也不興旺,自己也病了,回去問墨子祭祀老天爺和鬼神為何得不到獎賞,墨子答曹公子老天爺要人做的事有很多,在高位時要謙讓賢人,發了財要幫助窮人渡過難關,曹公子都沒做過這些好事,祭祀也只是單單的祭祀而已,可見墨子對待這些問題都是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去回答的,無非就是想用鬼神來約否世人要多行善禁行惡,而《明鬼下》最後還說就算鬼神不存在,祭祀的貢品也不會倒掉浪費,而是給鄉親們吃頓好的加深鄰里感情。

這都可見,天志明鬼只是墨子的手段,《墨經》為何不提鬼神,自胡適先生始不少學者覺得出自揚棄迷信的科學墨家或稱後期墨家,其實只要知道天志明鬼只是墨子反對流血抗爭而提出用來約束王官貴族實行其主張的手段,《墨經》中沒有天志明鬼的內容其實也不奇怪。 而墨子明鬼的另一用意,古時庶民根本沒祀祭鬼神的資格,是貴族的特權,墨子是要為庶民爭取多一個權利。

而顧頡剛先生著名的論文《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中說得是很有道理的,墨子提出只要有德有才誰都能做天子的主張,在當時尊古賤今的風氣,只能改造古帝傳說去宣揚自己的理想,而有些學者認為該怎麼選,如何選,由誰來選,墨子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因為墨子此主張仍停留在空想階段,當時根本是無法實行的,但最起碼墨子此理念打破了世襲的傳統模式,也已經不容易。

而徐福如果嚴守墨家功成身退的宗旨與墨家賢者為王的主張,徐福就不會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日本古史記載日本的神武天皇之時有女兵制度,衛挺生先生認為此源自秦制,是很有道理的,而日本君主所傳信物的三神器,實為秦朝時的產物,但墨子主張有力相勞,有財相分,有道相教,而日本古時並沒文字,衛挺生先生認為日本天皇禁止文字流傳就是為了禁止思想文化流傳使其易於實行愚民政策,但看回開頭說的美洲發現漢人村,村民至今還是寫漢字的,證明當時徐福東渡同樣把文字帶了過去,如果徐福嚴守墨家主張,他根本就不會是日本第一代的天皇,而是被所帶去有野心的人獲了位廢除了徐福起初實行的生張。 而此獲位之人,非常熟悉秦制,必定也是秦皇派遣東渡的船員之一.。

而張良同時墨者,但羅教授文中對除了提及張良為外放靈子外,沒有說過其他,張良對當早歷史也有重要的影響,當時四位外放靈子中只有張良沒有東渡,看似鉅子黃庭靖是給了張良另一項重要任務。 秦二世被推倒後,群雄割據,戰火四起,百姓的日子甚至比秦暴政之下更苦,而張良入墨門是在刺秦之前還是之後不得而知,又或者張良在刺秦失敗後逃難時遇到墨者而入墨門,《史記》中所述張良遇黃石公之事多出於杜撰,可能張良嚴守隱靈教教規不得外涉墨家秘密,所以自稱遇黃石公所傳太公兵法,而此黃石公是誰,黃石公原形,可想而知就是張良之師黃庭靖了。 張良又為何把希望寄託在劉邦身上,劉邦陰險,甚至在逃難時為馬車可跑快些盡然把自己親生女兒都能推下車,張良為何臣服於劉邦,我則認為張良並非真心助劉邦得天下,而是在當時戰火四起民不了生之時,張良只希望儘早結束戰爭,張良助劉邦只是無奈下的選擇,而劉邦統一天下後,張良不問政事,只是插手過選太子之事。

或許張良深知劉邦根本不可能實行墨家的崇高理想,但可以儘早結束戰火也算是對天下人一個交待,張良眼看劉邦誅殺功臣,無奈至極,劉邦要封張良三萬戶食邑,張良婉拒,張良要的也根本並非這些,張良離開漢室留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一來張良對劉邦不抱希望,二來也遵從了當時墨家功成身退的教規。

又說張良不問政事修辟穀之術,近年聽過一位外籍華人學者的論述,以西方科學論證辟穀術的科學根據,因當人體吃飽時,免疫系統在沉睡狀態,而辟谷術就是為了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從新調整身體機能。 上文說到墨家有醫學的內容,而墨家又主張節儉,吃不重味,《莊子天下篇》又述宋榮子“五升米足矣”,墨子弟子耕柱在楚國做官時,同學去探望,耕柱所給的招待只是一人三升米,吃不飽,看似墨家中人是從節用節食中發現了此種養生術,不過只是推測而已。 張良離開漢室去了哪裡,歷來說法不一,但張良稱“欲從赤松子遊”此話似乎有點玄機,可試探討一下。

《淮南子齊俗訓》曰:“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內新,遣形去智,抱素返真,以遊玄眇,上通雲天。”,這是對赤松子最早的記載,所描述的是一種行氣的養生之術,會否就是張良所修的那種辟穀術,而道教行氣法又有一篇《墨子閉行氣氣法》 ,從篇名看似也是一種吐納法,而《神仙傳》中記墨子隱居前也是曾隨赤松子遊,《墨子》書對墨子最後的記載是阻止魯陽文君攻鄭,以梁啟超的考證墨子當時壽過八十,可能自此之後墨子隱居於魯陽,八十高壽墨子也實在無力奔波各國之間,但雖是稱隱居,以魯山當地傳說,墨子時常探望當地百姓傳授其思想。 而張良自稱欲隨赤松子遊,會否張良也是去了魯山?

前文述魯山實為墨家聖地,而赤松子,很可能是墨家杜撰出來的古仙,《淮南子》的作者中有墨者,《鹽鐵論·晁錯篇》:“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咸聚於江淮之間。”而且《淮南子》中還能找到一些與《墨子佚文》《隨巢子佚文》相同的文句,足見《淮南子》編寫有墨者參與。 據徐希燕先生《墨學研究》附錄中所輯魯山墨家遺蹟的記載。 有墨靈學館遺址,在《墨子》與先秦時評論墨家的典籍中,未見有“墨靈”或“靈子”這樣的述語,這些稱號可能起於戰國末期,也可能是秦國墨家被打壓之後隱於民間才開始有這種稱號,館裡尊奉著墨子與張靈及弟子若干(當中還有哪些墨者名字不得而知),而先秦那麼多著名的墨者,為何館裡只沒有尊奉,如果尊奉的人物張靈是排在墨子之後的話,張靈就可能是墨靈學館創館之人,稱書中介紹此館為墨家傳經習武及演練防衛戰術之所,館內所尊奉的張靈,有可能就是張良,墨靈學館名字之意,可能就是為墨家培養靈子之學館,張靈本是墨家外放靈子,據當地傳說墨子隱居改姓為黑,有遺跡黑隱寺,當地有黑姓的村落(黑姓村落村民未必為墨子後人,古時庶民很多無姓氏,可能庶民出生的無姓氏庶民在墨子隱居後追隨墨子本而跟隨墨子姓黑都有可能),張良本是外放靈子,有可能改名為張靈。

漢初的休養生息,雖以黃老學的名義,但黃老之學本就是集百家之處,《論六家要旨》都很明白地說道家是“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正如蒙文能先生所說,是先有百家再有黃老,漢初的與民休息,雖以黃老名義,但學者周天則經透切的考究,認為其實其經濟政策採自墨家,不但如此,連下的詔書都是抄襲《墨子》的一些篇章,應見作者著的《秦漢帝皇與百家爭鳴》。 秦漢禁墨,墨家已難成為官方學說,但其實漢初墨學是滲透進了黃老與經學,借黃老與經學之名來推行某些墨家主張的政策,當然,這種方式的流傳也是很有限的。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032&cid=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