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uyeu.jpg 

墨家草根文化之哲學意蘊

http://www.xinmojia.com/view.php?tid=1106&cid=9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化的過渡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史上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極具草根文化的墨家就是當時的顯學之一,它曾與儒家相抗衡,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集中反映了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以哲學的視角全面研究墨家草根文化的內涵及其現實性,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墨家政治哲學中蘊含的草根文化及其現代意義。
  
尚賢尚同是墨子的社會政治理論和政治革新的核心內容和重要部分。在中國歷史上,墨子第一個明確主張打破宗法制,提出“平等競爭,任人唯賢”的選拔任用原則。他說:“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因此,他提出了著明的政治主張,即“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

墨家尚賢使能的用人原則是與它的平民民主政治理想密切相關的。在組織建設中墨家主張“尚同”,即求得全社會的思想共識和輿論一致的舉措,即所謂“上之所是,必亦是之;所非,必亦非之。已有善,傍薦之;上有過,規諫之,尚同其義其上,而毋有下比之心。”。他認為只有賢良之士才能實現“總天下之義,以尚同於天”,同時認為應該在集中的指導下發揚一定程度的民主。

尚賢尚同在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社會和諧方面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胡錦濤總書記在6.25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人”,指的是包括社會各階層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
  
二、墨家道德哲學中的蘊含的草根文化及其現代意義。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政治學說的宗旨,也是他的社會倫理學的中心內容。他認為,要主張“愛人”,就不應有親疏、厚薄之別,而應是兼愛。他在《大取》中寫道:“厚不外己,愛無厚薄”,主張“使天下兼相,愛人若愛其身”。對此並作了進一步論證:“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己在所愛,愛加於己。倫列之愛己,愛人也”。就是說,無差等的愛己,也就是愛人,從而也就做到了兼愛。

墨子提出“兼愛”是為了利人,兼相愛與交相利是緊密結合著的。所以說,墨子的兼愛又是著眼於實際利益的,具有利他主義傾向,不是像儒家那樣止于空泛的道德說教。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必須改變傳統文化中重義輕利、以義代利的價值取向,樹立義利並重的新價值觀。
  
三、墨家社會哲學中的草根文化及其現代意義。
  
墨子提出非攻非樂,反映了他和平發展、廉潔為民的思想。他提出“非攻”來反對和制止這種掠奪性的戰爭,並反復宣揚侵略他國得不償失,而所謂“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他認為,發動侵略他國,就是“棄所不足而重所有餘”。同時還要指出,墨子主張“非攻”是反對非正義之戰,認為正義之戰是他宣導的“兼愛”原則的表現之一。

墨子提出“非樂”,並非是反對音樂本身,而是反對為滿足貴族統治者的淫樂享受所從事的音樂活動。對此,既要看到墨子愛惜民力、體察民情的一面,也要看到它對音樂的藝術價值認識的局限性。非攻非樂對於我們實行維護和平、反對強權政治、構建和諧世界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墨子提出的“節用”和“節葬”是他宣導兼愛利民的一個基本內容。他說,古聖王的生活方式和“飲食之法”是:“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衣服之法”為:“冬服紺緅之衣,輕且暖;夏服稀綌之衣,輕且清,則止”。“節葬之法”:“衣三領,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於泉,流不發洩,則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喪用哀”。因此說,墨子提出“節葬”,是以變革社會習俗和腐敗風尚為要旨的,這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和革新精神。時至今日,墨子的這些主張,對於我們進行反腐倡廉、淨化社會風尚、勤儉建國及建設節約型社會都具有直接的借鑒意義。
  
中華文明“軸心時代”的諸子百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淵源,而作為中國文化一翼的墨家思想具有鮮活的平民性格,是把兼愛為民思想作為其核心和精髓的一種草根文化。以哲學的眼光全面審視墨家思想,挖掘其平民性格的現代價值,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