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3@70463.jpg  

墨家與軍事

http://big5.china.com.cn/book/txt/2006-12/07/content_7470950.htm

 

“非攻”是具有現代意識的戰爭觀

在戰國時,儒家和墨家為兩門顯學,當時有“儒墨”之稱。墨家源於低賤的手工業者,所以墨家與下層人民結合得比較緊密,是一門勞動人民的學說。墨家始終站在民眾的立場上,其“非攻”思想是建立在弱小一方的基礎上,認為戰爭是一種盜竊行為,戰爭的獲利者為君主,受害者為人民。墨家的這種思想是一種民主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具有現代意識的戰爭觀。打仗得好處的是上層,下層人民出工出力,其結果只是被新的上臺者剝削。一個民眾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情感在哪兒,也就不知道應該怎樣去維護自己的利益。我想,如果墨家文化當時沒有被消滅,那中國就不會是一個王權那麼穩固的社會,導致民主推行的困難。

墨家推崇全民皆兵的戰爭思想,提出戰事一起,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全都要上陣。墨子在講守城時講得很清楚:挖護城河,建望樓,建成甕城。甕城,又稱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於城門,與城墻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多呈半圓形,少數呈方形或矩形。當敵人攻入甕城時,如將主城門和甕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甕中捉鱉”之勢。我在居庸關看到過典型的甕城,還有前門也是甕城。這個在《墨攻》電影中也有體現。

墨家與科學
墨子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

墨子從幾何的觀點看待具體世界,他的觀點中涉及了八大光學原理,小孔成像,照相機原理,杠桿原理,幾何上點和線的定義等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呢?因為他本身就是工匠出身,在學術之外,他還能夠對世界進行思索,這是其他學者達不到的,四大發明,其實都應該歸功於勞動前線的人。比如在墨子的書裏,有這樣的話“圓,俱底”,這不就是幾何概念嗎?說什麼是圓呢?就是每一面都能觸底,這就是幾何中圓的切線原理。

在談及幾何光學知識時,墨子在當時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並對實驗結果作出了精闢的見解。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墻上開一個小孔,人對著小孔站在屋外,屋裏相對的墻上就會出現一個倒立的人影。為什麼會這樣呢?《墨經》中寫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光線像射箭一樣,是直線行進的。人體下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射過小孔,成影在上邊;人體上部擋住直射過來的光線,穿過小孔,成影在下邊,就成了倒立的影。這是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墨經》中還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解釋了物體和投影的關係。墨家認為,光被遮擋就產生投影,物體的投影並不會跟隨物體一起移動。飛翔的鳥兒,它的影子仿佛也在飛動著,實際上並不然。墨家指出飛鳥遮住了直線前進的光線,形成了影子。一瞬間後,飛鳥移動了位置,原來光線照不到的地方,現在照到了,舊影就消失了,而在新的地方,出現了新的影子。這就是說,鳥在飛翔中,它的影子並不跟著移動,而是新舊投影不斷更新。

墨子在邏輯學上也很有貢獻,過去我們認為中國人沒有邏輯,所有關於邏輯的東西都是從亞裏士多德那裏學來的。但是你看墨子的《大取》、《小取》,有概念的判斷還有推理,我們中國不是沒有推理,只是我們過早把它丟掉了。

墨學的消亡
墨家的思想不容于當權者

因為墨家文化後來的消亡,很多關於墨子和《墨經》的內容都沒有流傳下來,所以也就存在種種猜測。我們知道墨子就是這麼個出身窮苦的人,墨在姓氏中很少見,所以有人說是因為他臉黑,還有人說因為他面部受過刑。還有人說他是阿拉伯人,有了這樣的傳說,電影裏面出現個黑人也不奇怪。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墨子是如何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的,我們知道孔子好學,然後有了成就。但是墨子到底怎麼起家的呢?他是在哪家木材廠工作過呢?都丟了。有人說他是山東人或者宋國人,也有人說他是今天河南魯山縣人,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後者。

“兼愛”是墨子的另一個思想,也可以說是儒家的仁愛別出來的一支。儒家講愛要由近及遠,反過來說,一個人要是連父母都不愛就不能愛朋友。儒家仁愛是建立在倫理基礎上的。但是墨子是工匠,他帶一批小徒弟出來,講的是兼愛,“兼相愛,交相利”,擺脫了倫理,但是他的觀點,被認為是洪水猛獸,隔過了家庭倫理。可以說儒家的仁愛適用於農村生活,而墨家的“兼愛”有些江湖倫理的味道。

但是秦漢以後,墨家思想再也不能傳下去了,我說墨家在這個時候橫死了。墨家文化的消失與當權者密切相關,這個電影裏已經表現得很清楚了,當權者很不喜歡這一套。你想想,一個出身下層的工匠,就這樣把學術組織起來,這種東西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與統治者思想是衝突的。當權者重農主義,工商業、鹽鐵商人、手工業者都被迫遷到遠方,秦朝建立了一個集權社會,人們沒有生活空間,先秦發展最快的是權力結構,於是有了燒書。後來他們發現這樣集權不行的時候,儒家才有了生存空間,權力太瘋狂了,瘋狂到連思想都不要。

直到清代,科技、邏輯開始逐漸被研究,墨家思想才又興起。但是歷史養成了民性問題,先秦有墨子敢於抵制皇權,但是後來這樣的人就沒有了,老百姓也就甘於被欺壓。你看看希臘、羅馬的老百姓都很不好惹,因為民眾太潑辣了。

墨家與當代
墨子能進入當代精神生活是好事

墨子的思想還有沒有可以適用於今天的?我覺得沒有,畢竟那是兩千年前的文化了,但是我們可以有所借鑒。我們不能把墨子當成一個小生產者,墨家的行為是大義凜然的,而非蠅營狗茍。很多人覺得墨子只會製造,不懂藝術,實際上不是這樣。墨子在《非樂上》中曾經批評當政者無視民眾生存權與休息權,他指出民有三患:“饑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總之,墨學作為一大顯學出現過,但它最終失敗。應該說,它的犧牲是因為不適用於權力,一個在權力面前不屈不撓的勢力能怎麼辦,只能等著被腰斬,但它死得光榮。儒家則是從孔子開始就是走上層路線,儘管孔門弟子也有人出身低賤。到後來,荀子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完全為了權力在考慮而適應社會,甚至已經在從當權者的視角看這個世界,所以要求安定穩定、德行等。同為兩大顯學,儒家既有超過墨子的地方,也有不如之處,也並不是說有了墨子,中國問題就解決了。有人說墨子是俠客,這樣的比喻也不是很恰當,畢竟他沒有拿著劍。但是墨學消亡至少意味著,我們的某些天性沒有進行發展,民族發展缺了某一面,所以如今憑藉《墨攻》這部電影,墨子能進入當代精神生活,是件很好的事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