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y7988.jpg 

戰國思想家 - 墨翟 

http://www.hawh.cn:82/gate/big5/www.hawh.cn/Template/article/display37.jsp?mid=20050419625976
 

 

關於墨子的籍貫,有人引經據典考證為山東魯人,有人考證是楚人,也有說是河南魯山縣人。更有甚者將他考證到萬里之遙的印度,成了海外佛徒,這顯然是荒謬的。大概因為墨於是名人,大家都想沾一點名人效應的光。實際上,墨子是古代的商丘人。他是戰國宋昭公的大夫,這一點早期文獻記載甚詳。墨子,名翟(約西元前468一前376年)。子是他的尊稱,和老子、孔子一樣,在春秋戰國時都把名稱為“子”。他生存的時代正值孔子卒年前後,處在百家爭鳴的思想活躍時期。他先“初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但由於這時孔子的思想已影響全國,而且孔子還周遊列國,到處推廣他的學說理論。為了讓世人接受自己的一套學術主張,墨子出使衛國,以後長期居住在魯國(今山東省南部),再後又到達南邊的楚國,還想到越國而未果。他想把自己的“興天下之利、除萬民之害”的主張傳遍天下。

他一生除短時間內曾任宋國大夫(春秋時,官爵不分,大夫既是官稱,也是爵。宋國有上大夫、縣大夫等,都是有封邑的官爵),其餘時間都以平民身份奔波全國。因此,當時就有“孔子鍋灶燒不黑,墨子板凳坐不暖”的說法。他反對戰爭,尤其反對大國征伐小國。在魯國的時候,魯國君擔心齊國伐魯,問他可否挽救,他說:“吾願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愛利百姓……亟遍禮四鄰諸侯,驅國而以事齊,患可救也,非此願無可為者。”後來,他又聽說楚惠王準備攻打宋國,因宋國國都的城墻堅固,楚惠王讓公輸般製造雲梯。他很是著急,便急忙出發,—連走了十晝夜,才趕到楚國的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腳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他就撕下自己的衣裳纏住,讓公輸般見了直髮呆。

他極力勸說楚王,認為攻宋是不仁不義。他還解下衣帶當做城池,與公輸般比試攻守之術,連打九個回合,公輸般用盡了攻城的器械,而他仍守備有餘,後來他終於說服了楚王,答應不再攻宋,為宋國免除了—場大的戰爭災難。他不為功名利祿而做官:楚惠王五年時,他給惠王獻上自己所做的書,以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楚惠王卻只稱好書而不用,並表示願意將他留下做楚國的官,他憤然離去,臨走前告訴楚王:“賢人進,道不行不受其賞,義不聽不處其朝,今書未用,請遂行矣!”頗有無功不受祿的意味,這表現了他“聖人不高山,不廣河,蒙恥辱以幹事主,非以貪綠慕位,欲事啟天下之利而除萬民之害”的高貴品質。

春秋末年的孔子門徒有名者72人,無名者3000人。而墨子的“墨學尤為昌盛,徒弟尤為眾多”,秦朝宰相呂不韋說:“孔墨徒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淮南子》一書說墨子的有名弟子180人,可見,墨子培養的弟子比孔子還多,這大概是他舉辦了規模很大的私學的緣故。

墨子還是一位精於製造器械的能工巧匠,他的技術跟公輸般齊名,而僅次於魯班。當時人們以將生前所用之物埋入墓內視為孝道,引以為榮,而且飲酒浪費了國家的很多資源,他卻主張薄葬,反對厚葬。他認為厚葬不僅毀壞了國家的財產,而且耽誤生產。他將此提高到“國備”的高度,力主“節喪之為政”。他還提出“兼愛”的思想,認為“天下兼相愛則治,變相惡則亂”,要求每人“愛人若愛其身,視弟子若其身,視人之室若其室,視人家若其家”,實際等於今天所說的愛人如愛己,與人為善。他主張國家的統一應當使用和平的辦法而反對訴諸武力。

墨子在哲學上提出了“辯”的理論,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要通過辯論才能驗證,這實際是提出了檢驗真理標準的問題。在方法論上他提出“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察百姓耳目之實”,意思是既要參考古代聖賢之人成功的經驗,又要考察一下實踐的結果,看是否對國家、對人民有利。

兩千多年前的墨子能提出這樣的進步思想和哲學理論,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墨翟的著作由漢代劉向著錄71篇,今存53篇,都收集在《墨子》一書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