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祈雨,明天道

蘇軾〝為民求雨〞所蘊涵的真理

文 / 高閻 Greym2012

轉載 http://shina7691-shina.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html

《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1篇 2010/04/03

 

蘇軾的〝為民祈雨〞很耐人尋味。中國歷代因旱災之苦而衍生許多關於祈雨的習俗,甚至〝巫師〞這奇特的產物亦就自然應運而生,尤其靠農牧業為主要生產的古代中國,要有良好的糧食收成,掌握天候的異象與變化,氣候的規律和常數乃至關重要。

當然誰決定了氣候的運行與遞變呢?似乎只能指向神秘浩瀚的宇宙穹蒼,那難測的天意,遂有了求風祈雨的祭祀習俗,就連歷代皇帝與朝廷都不敢漠視,甚至將不可窺知的陰陽日月、風雨雷電、日蝕地震的自然現象,所導致天地大變山崩川竭之災,盡歸於各種無形的力量之神靈所支配,雨有雨神,風有風神,水有水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瘟疫有瘟神、天有天帝,日月有陰陽神祇,星空有掌握世人命運盛衰的斗神。

為此,無不殫盡於敬天地事鬼神之力,並將祭祀事宜納入國家管理之中制定規範,還設有專門的官史以研天候、以察天象,以明天意。然而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信仰特徵,對無形力量的敬畏亦就各有各的詮釋,你朝廷管得了嗎?

蘇軾為官期間,屢遭當權者迫害,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蘇軾被貶杭州、密州、徐州、黃州、惠州、英州、儋州、湖州等,每個地方都是離家鄉極其遙遠,一家人想要安定下來都甚為困難,尤其所貶至的地方州縣,不是正處於饑荒、旱災,就是不發達的貧瘠之地。要什麼沒什麼,當地庶民的生活簡直貧困到極點,若再遇上天災什麼的,對初來乍到的縣官,無疑是項刁難與折磨。除了聽百姓不分日夜的哭號之外,眼睛所見的,沒有一戶不是喪家。

有時我們在想,為什麼上天要如此惡待古時的大文豪?如蘇軾之分別小于他十幾歲到二十六的三位妻子都無一長命,就連在世時一家老小都難得團聚,屢次遷徙下只是生命再一次的承受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誰能理解天意若何呢?上天似乎就是要透過貶官的途徑,要藉用蘇軾的手,去解救最偏遠、最貧瘠、最不發達的地方災民、苦民與難民。

就是這樣,蘇軾所到任之州縣,無不是民不聊生又極其窮困貧乏,若再遇天災什麼的,百姓的生活就完全陷入死絕了。這在蘇軾眼裏,豈能容忍百姓一個個在他眼前倒下死去?然而蘇軾怎麼做呢?遂擬賑災救荒措施,並廣貼告示:「 明訂于何日、何時、何地,他將展現向天祈雨的〝奇蹟〞,企望全縣百姓與他同心禱求上蒼降下甘霖,以解萬眾生靈之厄。」百姓對蘇軾此舉,可謂抱持極大好奇的態度,當然亦就願意樂觀其成的配合,以成就〝奇蹟〞的出現。

蘇軾摒棄由巫師所提求雨神之法,甚至未採納道士的建議設壇祭祀。他採用他自己多年來對佛學與佛法的認知,寫了一篇向天祈雨的誥文,然後他站在高山上高吭朗讀,全州所有百姓都知道這一天,為他們所愛戴的蘇軾,將要為百姓們再次展現他的驚人之舉。

就在這當日,數以萬計的成年壯丁都依著他的吩咐隨他上山,其餘家家戶戶之婦孺老小就在門外,朝著他站在高山上的方向仰天跪拜。當蘇軾高吭朗讀時,彷佛百里遠千里遙的州民都聽得見似的,無人不涕淚縱橫。

蘇軾深悉災禍乃共業所致,須眾人共同向天懺悔,惟有改過遷善,方能撼動天意,而非道士或巫師畫幾道符,念幾個咒語,就能敕令神靈乖乖聽話的降雨。況且天上的高靈神佛,豈能聽命于修為淺薄之徒?蘇軾的諸多詩詞裏,就有不少是諷刺當時卑劣道士或巫師在信仰上的膚淺,不當引導信徒朝向錯誤的方向。

當蘇軾佇立在高山上高吭朗讀畢後,他以備妥一旁盛有三碗的乾土,且滴有蘇軾淚水的三碗乾硬土塊,分別的撒向蒼茫的天空,然後念念有詞的哀求上天憐憫與寬恕這乾旱大地上的萬眾生靈之云云。之後,時間過了好一會兒了,這老天爺似乎沒什麼動靜,眾人多少狐疑蘇軾沒有依規範儀式下的祈雨之舉是否得宜?尤其道士們、巫師們更是在一旁等著看蘇軾的笑話。

就在這時,聚集在半山腰的群眾,突然有人高喊:「看呀,天邊遠處有烏雲漂來!」接著又有人喊著:「聽呀,大夥仔細聽啊,遠處響起雷聲了!」幾分鐘之後,天色驟變,不知何來的雲卷在高空上飛滾,接著就狂風大作,直到雨滴自天而降之後,數萬群眾才彼此相擁而泣,在狂喜中謹隨蘇軾靜默的向天屈膝跪地,以感激上蒼接受黎民百姓的懺悔,賜予滂沱的甘霖,以滋潤這片已終年乾涸的大地,亦滋潤了百姓們原已乾涸無望的心靈。

蘇軾是個佛道兼修的修行者,既修習佛法正道(小乘的修持「苦、集、道、滅」四聖諦),亦崇尚深奧的道家道學哲理(非道教式崇拜虛無飄渺的神靈信仰)的偉大居士。然而最能抓住和彰顯佛法信仰重點的關鍵者,非蘇軾莫屬。蘇軾讓當時戰火紛亂,朝代更迭,連年天災和積弱不振的南北宋時代的苦難百姓,明白的悟出一件事,那就是一切災難苦厄,乃緣於眾人的共業所致,欲獲上蒼赦免其罪業,惟行〝懺悔〞方能撼動天意,而懺悔正是一切信仰之始之首,是所有宗教(佛道儒耶回)之最核心價值。(耶穌不亦教導世人,應從懺悔中學習禱告嗎?)

蘇軾牢牢抓住這個信念,凡貶官所到之州縣,只要遇天災就引百姓集體懺悔以感應天地,很快的天災就解除了,屢試不爽,難怪百姓愛戴蘇軾,彷佛上天只聽命他一人似的。然而,蘇軾一生從未曾刻意去傳揚佛法,但是他的生活、行為、智慧、慈悲、善念,靈機與無私,讓人們不斷的驗證與明悟〝懺悔〞乃消業解厄之重要手段。佛法向來是行之最難,說之容易,然而蘇軾卻選擇「行佛法」而非「言佛法」,佛法言不盡,盡在不言,盡在行而已,這是凡人所無法悟解的。

蘇軾本就認為單單祈求神靈,是絕對不可能改變什麼的?關鍵在人本身所思、所言、所為。以及蘇軾很可能是千古以來頭一個發現〝潛意識〞力量的人,即所謂「集體念力」所展現的奇蹟影響力。只是連他自己亦說不清楚這是什麼緣由(古代沒有「潛意識」這個名詞),但他深信發自內心的〝懺悔〞是一種無形的感動上天的力量,甚至是改變命運的途徑。

只是,蘇軾啊,蘇軾!你能教百姓們懺悔,卻無法教小人懺悔,教當權者懺悔,教禍國殃民邪惡的政客們懺悔。你悲苦一生,卻不忘淺移默化的教導苦難的黎民,從懺悔中悟出真理與佛理,以明天道,以消業減厄。你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以及不為人廣悉的佚事,就由高閻為你宣說給世人聽吧!以下這首詩「浣溪沙」是蘇軾匠心獨具之作: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是西元一○七八年,蘇軾出任徐州太守期間所作。那時候正遇旱災,百姓苦不堪言,蘇軾遂率領上萬百姓前往距離徐州城東約二十餘里的石潭村祈雨(筆者曾去過一次,此處石潭村,確為千年的古代村落,民風淳樸,依山傍水,無疑是江南最美麗的景色之一,乃攝影家之天堂。至於隸屬於江蘇省的徐州市古城,現在依舊可見比宋代還久遠的漢朝建築,而成為許多電影場景之選擇。)

蘇軾祈雨,可謂天人感應,老天爺向來給他面子。蘇軾自然每一次都會回謝上天的厚意,亦就將謝雨過程中之情節與眾人之心情,以五首詩來描述,其中「浣溪沙」祇為其一。「浣溪沙」這首詩究竟在描寫什麼呢?靜待下回,《高閻品詩文集》第126篇。讓高閻引領您穿梭千年的時空異境,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品讀「浣溪沙」的意象與意境之美。

 
- 高 閻 -

轉載:高閻《中國古典文學思想性與藝術性》文集第31篇-01 2010/04/03

 

推薦如下文章之連結說明 :

偶然中發現高閻作家的文章其格局、見解和詩詞釋義,都與一般書本裏的詩詞釋義有很大不同,作者高閻似乎以短小說對白,或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詮釋古人詩詞的內函與意境,而且深入淺出,讓不懂欣賞詩詞的人能完全領會而感動!堪稱近代古詩詞釋義作品之上乘之作。

畢竟市面上所販售相關古詩詞釋義的專書,幾乎沒有此類型或相關風格的創作,的確,高閻作家的古詩詞釋義,完全屬於創作形式的作品,讓人恨不得收藏和拜讀高閻作家的所有三千多篇的古詩詞釋義之作,可惜高閻作家的著作並未公開販售。在Google搜尋下,方知高閻著作完全屬於自費出版,單純為公關饋贈用途,許多出版商想以高價購得版權,好像也沒有結果,我猜想高閻大師是想將自己的著作,定位為結緣與功德之用,非以營利和圖虛名為目的吧。

當然高閻老師似乎並不需要靠微薄的版權費為收入來源,如果予以大量出版增送流通的話,怕也是一筆龐大印費,所以祇能少量饋贈,目前高閻老師在網路上發表的作品不多,加上部落格因故關格,未免令人惋惜!這對全球熱情的讀者們來說,無疑是個損失!但還是期待有一天能在書店裏,發現高老師的書,以及令人驚嘆的石墨藝術畫冊與畫展,那定然讓人欣喜若狂!現在只能期待,衷心的翹首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墨家版主:鄧開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